新聞主體如今校園,“暈菜”聲此伏彼起。不是“圈內(nèi)之人”的你,聽得懂“研究國粹”、“學習文件”嗎?知道什么是“特困生”和“覺皇”嗎?這些都是時下校園流行的“黑話”。支持者認為語言是需要不斷豐富的,校園流行語豐富了話語空間;反對者則認為校園流行語顯得很“痞子氣”(10月15日《文匯報
》)。 假如說“研究國粹”就是打麻將,“學習文件”就是玩撲克牌,“特困生”就是打瞌睡的學生這類語言還有詼諧成分在里面的話,那么“扁”、“K”、“修理”等語言的盛行則讓人覺得進入了黑社會組織內(nèi)部,再比如電影無厘頭式的典型語言“我靠”,則顯然是國罵的隱身或者叫作“發(fā)揚光大”。換一張皮出來罵人,則顯出一種網(wǎng)絡式的“學問”和“進步”。類似的異類語言實質(zhì)上也是披上了一層這樣的外衣,行最骯臟齷齪之實而已,如此分析這種語言,它還有什么進步可言?它還有什么標新立異可言?只配當語言垃圾罷了。 筆者不否認校園“異類語言”有某些鮮活的成分,但是,人們也應當看到“異類語言”摻雜了許多無聊甚至無知的東西,應當在保留鮮活的同時進行適當?shù)娜ジ瘍艋,持欣賞的態(tài)度是有害的,持無所謂的態(tài)度是不負責任的,作為學子也應當明白持“異類語言”進入將來的社會也是無益的。李振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