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垃圾服裝潛向中國城鄉(xiāng)
洋垃圾服裝的消費主體是生活在城市中的農(nóng)民工和貧困市民,在城市電子、日用品垃圾向農(nóng)村轉移的過程中,也有一部分擴散至農(nóng)村。
撰稿/楊 江(記者)
溜進國門
洋垃圾服裝是各種境外病害潛在的傳染源,一
直被嚴禁入境。與另一大洋垃圾——電子垃圾類同,洋垃圾服裝也在不法分子的“協(xié)助”下,或“暗渡陳倉”、或“瞞天過!,頻頻“闖關”竄進國門。
人口龐大的中國儼然成為了世界上最大的洋垃圾服裝消化市場,一些國家竟已成立了一些專門向中國“出口”垃圾服裝的公司,他們從一些醫(yī)院的停尸房、廢品處理部門搜集各種舊衣服,有組織地向我國出口,因為來源復雜,“垃圾衣”的危害非常大,如果原主人患有疾病,很有可能傳染給再穿這些衣服的人,一些抵抗力較弱的人,如老人和小孩就更加容易感染疾病。
洋垃圾服裝長期以來似乎一直都是廣東、福建等南部沿海地區(qū)的“專利品”,在那里,一些地區(qū)早已出現(xiàn)專門銷售洋垃圾服裝的“特色鄉(xiāng)鎮(zhèn)”,國門外與國門內(nèi)是一樣的生意興隆。
上海,中國最開放的城市之一,這個城市所特有的海派穿著氣質(zhì),一直因其對服裝品位的“苛刻”而著稱。或許正因此,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國內(nèi)不少城市的工商等部門一直為突然涌出的洋垃圾服裝頭疼時,上海的“癥狀”似乎一直溫和得多。
直至2003年,在被上海人稱為“下只角”的閘北大統(tǒng)路、永興路一帶,一個攤位多達近百個、蔓延全街的地下洋垃圾服裝市場被媒體曝光。而現(xiàn)在的襄陽路服裝市場在從華亭路搬遷過來之前,也一直有零星的兜售洋垃圾的情況。
類似這些情況的頻頻見諸報端使得上海人突然明白自己的家門口原來也并未幸免洋垃圾的禍亂,上海對此展開了突擊整頓,洋垃圾服裝市場逐漸萎縮。
洋垃圾服裝消停一年多后,也就是2005年年初,在上海的“上只角”市中心老西門一帶的方浜西路突然又發(fā)現(xiàn)了洋垃圾服裝的地下市場,并且,在七浦路一帶曾經(jīng)泛濫的洋垃圾西裝又現(xiàn)出幽靈,為躲避工商等部門,商販們雇人在馬路上拉客,自己則躲在小弄堂里接生意。
對于這些,媒體當時都予以了曝光。9月18日,《新民周刊》又一次進行了暗訪。
潛伏城市
方浜西路是一條貫穿一片老城廂的狹小馬路,總長不過兩三百米左右,自西向東行走,兩邊一溜排布著賣捕鼠器、捕螳螂盒、“神奇鞋油”等小商品的攤子。方浜西路23弄,在附近早已因販賣洋垃圾服裝“聲名顯赫”。
弄堂口有6個地攤,竹竿上都掛滿了各式洋垃圾服裝。擠進弄堂,視野驟然開闊,弄堂里的城廂已經(jīng)被拆除,留下了一片寬廣的廢墟,就在這片廢墟上密密麻麻排布著30多個簡易的棚子,棚下是兜售洋垃圾服裝的攤位,有的攤販干脆就在碎磚瓦上鋪塊布,在斷墻上拉根繩設攤。
正是上午9點,攤販們剛開市,手腳麻利的已經(jīng)將一些西裝、羊毛衫、運動衫掛上繩子,幾乎每個攤頭都雜亂堆著厚厚一堆T恤、褲子。
這些衣服都是清一色的洋商標,慕名而來的一些打工仔已經(jīng)開始“淘”衣服,老板開始神舞飛揚:“都是從美國、英國、法國、意大利、韓國走私的,又便宜又時髦,實惠!”
一名25歲左右的安徽女孩掀起一堆皺巴巴的T恤,一股嗆鼻的霉味直沖腦門,一些衣服的領后、袖口還有明顯的老垢甚至是污漬、血跡。
“5元一件,回去洗洗、熨熨就好了,穿起來很洋氣的!30多歲的女老板推銷說。這樣的洋垃圾,老板是不舍得花成本去消毒的,他們按斤計價從福建等地的不法分子手中進貨,然后簡單地清洗之后就擺上攤頭。
一般來說,帶回兩大蛇皮袋的貨可賺2萬元,因為一件“翻新”西裝的成本至多10元錢,利潤一般要有400%-500%。然而,即便經(jīng)過簡單的清洗、熨燙,潛伏在這些洋垃圾服裝上的病菌、病毒并不能消除。
女孩最終捂著鼻子跑到了另一個攤子,她挑中了一條英國產(chǎn)的牛仔褲,這條褲子因被它的外國主人穿著、清洗多次,臀部接線松散、膝蓋處明顯泛白、褲腳紗頭也有些散露。但女孩最終還是以10元的價格將其買下!斑@樣的牛仔褲穿著更酷!崩习褰o了女孩一個很精致的包裝袋。
陸續(xù)有攤販拖著鼓囊囊的編織袋來到23號弄堂,打開,都是揉雜在一起的垃圾服裝,風過,霉味彌漫。市場漸漸紅火起來,一些民工開始在攤頭翻撿,在這里,T恤、西褲,從頭到腳統(tǒng)統(tǒng)是洋衣裳,花銷不過七八十元。
顧客中也并非沒有本地市民,一名50歲左右的上海女人穿著睡衣拎著剛從菜場買回的蔬菜走來?磥恚呀(jīng)是這里的熟客,她徑直走到了一個攤頭,攤主向她介紹了新進的幾件長袖,她很快挑中了兩件,付了10元,攤主亦是幫她將衣服裝進了一個精致的購物袋。
“國外的質(zhì)量好,不過是舊了些而已,回去多洗幾遍,曝曬幾天細菌就沒了!彼z毫不擔心染病的危險,并且沒有想過這些衣服的隱蔽處可能就貼著“made in
China”。
涌向農(nóng)村
“小兄弟,走私衣服要嗎?”在位于閔行區(qū)與市區(qū)交接處的東方國貿(mào)市場門口,一名30多歲的女子向記者召喚。東方國貿(mào)市場是一個經(jīng)營中低檔服裝的市場,很受外來務工人員還有一些貧困的外地來滬大學生的鐘愛,在這里,記者也發(fā)現(xiàn)了洋垃圾服裝的蹤影。
洋垃圾服裝并不能在市場內(nèi)明目張膽叫賣,記者跟隨這名女子幾經(jīng)周轉,來到了距市場一百多米遠的一個偏僻的出租屋。撲鼻而來的是霉味和濃重的皮革味,女子將門掩上,昏暗的燈光中,記者看到,十多平方米的房間內(nèi)掛滿了各種款式的西服、大衣、皮裝,墻角處還堆著幾袋衣服。
“都是走私的,款式新、質(zhì)量好。”女子介紹。但記者發(fā)現(xiàn),這些衣服都有非常明顯的穿著痕跡,衣服的袖口、領口有色差,衣服的商標要么沒有,要么模糊不清。
這些衣服幾乎都有不同程度的污點、皺紋以及洗熨的痕跡,一些皮衣還有劃痕或翻新的痕跡,但因為屋內(nèi)燈光昏暗,不仔細看很難發(fā)覺。但女子并不承認這些衣服是洋垃圾,她說是因為走私時擠壓所致。
這些衣服,女子開價三四百元一件,但最終往往都以100元左右的價格成交,她說每年春節(jié)前和大學開學前,她的生意總是很好。
記者發(fā)現(xiàn),在這間出租屋旁還有多個類似的洋垃圾服裝銷售暗點,而在嘉定區(qū)與城區(qū)交接的輕紡市場以及寶山區(qū)的東方國貿(mào)市場等處也存在類似的情況,有所不同的是,一些攤販將洋垃圾服裝冠以“外貿(mào)服裝出口轉內(nèi)銷”的虛名進行兜售,屢有不明真相者上當。
同時,在大場鎮(zhèn)等城鄉(xiāng)接合部或大型工地等民工聚集的地方,記者也多次發(fā)現(xiàn)販賣洋垃圾服裝的攤頭,民工花5至10元錢就能買到一條舊褲子。
一個常年在上海收破爛的安徽農(nóng)民還告訴記者,他們常會撿到城市居民丟棄的舊衣服,因為這些衣服往往只是過時而已,因此很受農(nóng)村人的喜歡。有人便專門做起這行買賣,從這些收破爛的人手中收購垃圾衣服至農(nóng)村銷售,這其中自然也不乏洋垃圾服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