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是哈薩克人生活中最重要的伙伴,哈薩克民族一向被稱為是一個馬背上的民族,他們的歷史可以說就是馬背上的歷史。哈薩克人當中流傳著一句諺語:“馬是人的翅膀”,所以,在長期的游牧生活當中,從很小的時候,不論男女,都要和成年人學習騎馬。一般他們到了十歲左右就已經(jīng)變成了一個熟練的小騎手,可以在馬背上倒立、盤旋,并且在稍縱即逝之際,撿拾地上的東西。在牧區(qū),楊少波對騎馬的興致特別大,只要上了馬,他立即就躍馬揚鞭,縱馬疾馳,翻山越嶺,一溜煙不見了,害得哈龍別克十分緊張,生怕他摔壞了,要知道那些馬對陌生的騎手并不是很馴服的。阿勒泰的馬一般并不顯得高大,不像蒙古馬可以在廣袤的草原飛奔,相反它們都是山地里矯健的攀爬手。這是新疆馬的特點。每天早晨,我從氈房子里出來,就可以看見主人的幾匹馬在氈房背后的拴馬樁邊不耐煩地打著響鼻,我就會把它們放開,讓它們自己跑一會兒。好馬睡覺一般是站著睡,而賴馬都是臥著睡的。好馬的腰和臀的關系和結(jié)構(gòu)十分勻稱合理,后腿頎長,健碩有力,這一點就像一個身材勻稱的女人,好馬的身段也是非常重要的。在阿勒泰的哈薩克牧區(qū)當中,牧民的坐騎一般有兩種馬。一種就是跑馬,是可以在山地奔跑的馬,而另一種則叫作走馬。走馬一般要比跑馬貴,因為你要是騎上走馬的話,它會走得十分穩(wěn)當,即使是跑起來,也像是在快步走一樣。我就騎過走馬,這走馬的確是走得十分穩(wěn)當,當坐騎再好不過了,它的快步走在阿勒泰崎嶇的山區(qū)牧場非常穩(wěn)當,它奔走的節(jié)奏是一樣的,而跑馬,尤其是騎那種陌生的跑馬,難保我不摔下來。而在牧區(qū)里,馬除了是哈薩克人的重要的交通和生活工具以外,還是進行各種游戲的道具。每年,在草原上,遇到了節(jié)日或者是喜慶的日子,哈薩克牧民都會進行賽馬活動。賽馬也分賽走馬和賽跑馬。賽走馬,當然都是走馬參賽,比賽走馬的速度、穩(wěn)健、耐力和美觀大方,這個比賽不需要比誰快誰慢,裁判打分是需要技術(shù)的。而賽跑馬,就是只賽馬的速度了,往往在賽馬活動的三個月之前就開始挑選馬、訓練馬,在草原鶯飛草長的8月舉行。騎手都是青少年,賽程一般是20至30公里,誰最先到達終點,誰就是勝利者,他會得到馬、駱駝和幾十只羊的獎勵。在馬上的游戲還有馬上摔跤、馬上拔河、騎馬拾手絹、騎馬拾銀圓、叼羊、騎馬接力搶布、姑娘追和馬術(shù)技巧等,這些馬背上的活動鍛煉了哈薩克人的體魄,豐富了他們的生活。而這些馬背上的游戲和活動,以叼羊和姑娘追這兩項最為熱鬧。叼羊,古代的哈薩克人稱之為“叼狼”,可能是他們在馬背上抓獲野狼的演變,F(xiàn)在,則演變成真正的叼羊了,一般把一只山羊割去頭和蹄子,扎好食道,以部落或者氏族為單位,在馬上搶羊。后來,參加叼羊的騎手越來越多。后來,誰把羊搶到手并跑遠了,別人都追不上,就算是他贏了。一般哈薩克牧人都把叼羊看作是祈求幸福的一種儀式,勝利者將獲得幸福和好運。而他也會在晚上大宴賓客,請一同參加叼羊的人共吃所叼的羊,傳說誰吃了這只羊肉,誰就不得病,還會交好運。姑娘追過去是男女表達愛情的游戲活動,今天的姑娘追已經(jīng)演變成一項娛樂活動了。一開始,姑娘騎馬先行,小伙子在后面追,可以一路上開玩笑,接吻,姑娘一般不反抗,當?shù)竭_指定地點以后,男人先向回跑,姑娘在后面追,這時,如果姑娘不喜歡這個男士,就會追上來狠狠用皮鞭抽打,以報剛才的“性騷擾”之仇,如果她喜歡這個男士,那就會“皮鞭輕輕打在你身上”了。除了馬,最能代表哈薩克民族的符號象征物就是鷹了。
我在牧區(qū)有一次看到一個騎馬飛馳而過的黑衣哈薩克老人,他的肩膀上就停著一只鷹,那樣子十分英武。現(xiàn)在,擁有獵鷹的人在牧區(qū)當中已經(jīng)不多見了。
草原的先民,哈薩克人的祖先發(fā)明了訓練獵鷹來抓捕狐貍、兔子等獵物,而訓練一只鷹要費很多時間。這種猛禽并不是那么容易被馴服的,于是就有了著名的熬鷹。
熬鷹就是徹底地消磨一只野生鷹的野性和斗志,把它變成捕獵的工具。熬鷹首先要使鷹有饑餓感,讓它長時間不睡覺,也不給吃的。一直到它能夠按照人的意志,接受人給它的食物為止,然后再訓練它抓捕動物。但是獵鷹在今天的草原,越來越少見了,因為打獵并不是今天的哈薩克人的主要的生存方式,所以,獵鷹的存在更像是一種文化遺跡,只被少數(shù)老人繼承著。有一天,我坐在山坡上曬太陽,就看見了空中飛舞著的一只鷹。這是一只野鷹,它在盤旋,在山谷當中的風中靜靜地旋轉(zhuǎn),像是一張黑色的紙片。鷹的飛翔是十分有特點的,就在于它的翅膀基本不動,只是在空中旋飛。我一直注視著那只鷹的飛行,半個小時之后,它才離開山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