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日,考古人員正在對馬坑進行清理發(fā)掘。 本報記者 張中 攝 “寶馬車隊”進城記 這支有著三千年“高齡”、早已弱不禁風的古“車隊”,是如何從地下整體取出,再從高青運抵省博物館的呢?記者采訪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專家了解到,雖然遇到不少困難,工作人員還是用各種妙招,成功讓這支古“車隊”順利“駛進”濟南。 華麗現(xiàn)身車馬“披金戴銀” 考古中發(fā)現(xiàn)了 更為罕見的是,其中一個坑內(nèi)的馬是立著的,發(fā)掘時考古人員發(fā)現(xiàn)馬頭還保持著“昂首”的姿態(tài),馬的臉部戴有銅制面具,這在全國的車馬坑考古發(fā)掘中是沒有發(fā)現(xiàn)過的。 艱難起取抽水用了兩個多月 由于這批古車都是木質的,大都已經(jīng)腐朽,與泥土已結合得“天衣無縫”,因此對這批古車馬的保護,專家們形成了一致意見:連土帶車馬“整體搬遷”,運到濟南進行加固、提取,復原其原樣。因墓葬靠近小清河,坑內(nèi)有大量積水,對一觸即潰的古車馬進行整體起取,困難可想而知??脊抨犜谲囻R坑周圍打了兩口深達16米的井,同時抽水,連續(xù)進行了兩個多月。 2月7日一早,一輛大吊車開到陳莊考古工地,“搬遷戰(zhàn)斗”打響了。因為車馬坑太大,以現(xiàn)有的設備和運輸工具,必須在對車馬坑進行切塊分割后,才能搬遷。當然,這項工作的復雜和困難遠遠不是一般的切割工作可以比擬的。 絕妙搬遷沒挪地方便已入箱 為了確保起取時不受損傷,必須使用最為有效的方法對車馬表面加固保護。首先確定分割線,并做好標記。下一步便是從四周掏土。掏土工具并不是特別制作的,而是借用當?shù)剞r(nóng)民平日伐樹用的一種鏟子,形狀類似水滸人物魯智深用的月牙鏟。每往里掏10—15厘米,便在四周固定上木板,并澆灌石膏填實四周,使之進一步固定。這樣,當掏至底部時,整個車馬坑基本被木箱套住了。接下來,再用三根槽鋼進行“掏底”,安裝槽鋼底板,讓車馬與土層徹底分離。此時,車馬坑整體已經(jīng)基本“打包”入箱。 古城身世,專家三種觀點 據(jù)史志記載,齊國曾有三個國都:營丘、薄姑、臨淄。有專家認為古城應該是齊國古都營丘或薄姑;也有人認為此地頂多是齊國的 一處封邑;而濟南社科院副院長、齊魯文化專家張華松8日接受記者采訪時更是提出,古城可能是歷史上的小國——“豐”的國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