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高閩輝 林志標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搶奪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五條規(guī)定:“實施搶奪公私財物行為,構成搶奪罪,同時造成被害人重傷、死亡等后果,構成過失致人重傷罪、過失致人死亡罪等犯罪的,依照處罰較重的規(guī)定定罪處罰?!惫P者認為,搶奪公私財物同時致人重傷、死亡的,應分別適用刑法第二百六十七條關于搶奪罪規(guī)定中的“有其他嚴重情節(jié)的”、“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jié)的”定罪 ????首先,從刑法確定的罪刑相適應原則角度來看。罪刑相適應原則是我國刑法的基本原則之一,其核心內(nèi)容是犯罪社會危害程度的大小,是決定刑罰輕重的重要依據(jù)。刑法第二百六十七條規(guī)定:“搶奪公私財物,數(shù)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處或者單處罰金。”第二百三十五條規(guī)定:“過失傷害他人致人重傷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蓖ㄟ^對這兩條法條的比較就知道,構成搶奪罪的刑期是三年,而過失致人重傷罪的最高刑期也是三年,因此實施搶奪行為致被害人重傷的加重處罰的情形就無法體現(xiàn),這就是本條司法解釋規(guī)定的不足之處,顯然違背了罪刑相適應原則。 ????其次,從刑法關于主觀罪過的理論來看。罪過是刑事責任人承擔責任的主觀基礎,犯罪作為一種行為,離不開主觀罪過的指導與支配。在司法實踐中,對在實施搶奪公私財物的行為中致被害人重傷、死亡的后果的情形,是構成“故意傷害罪”還是“過失重傷罪”、“過失致人死亡罪”存在兩種不同的觀點:一種觀點認為是構成故意傷害罪,理由是行為人在主觀方面上存在間接故意,即為了實現(xiàn)搶奪他人財物的目的而放任被害人會造成重傷、死亡的危害結果,表明行為人在追求一個犯罪目的而放任另一個危害結果的發(fā)生,符合間接故意的構成要件。另一種觀點認為構成過失重傷罪、過失致人死亡罪,理由是行為人在主觀方面上存在一種過失,因行為人只是為了搶奪他人財物,并不希望出現(xiàn)被害人重傷、死亡的危害結果,表現(xiàn)為過于自信,即行為人預見到自己的行為可能會發(fā)生危害結果,輕信能夠避免,以致發(fā)生被害人重傷、死亡。筆者認為,“過失”犯罪的觀點值得商榷,因為行為人對造成重傷、死亡的嚴重后果的不發(fā)生完全是抱著僥幸的心理態(tài)度,所謂的“輕信”能夠避免,是沒有任何實際根據(jù)的。在理論上也不存在故意搶奪他人財物的犯罪,因發(fā)生了被害人重傷、死亡就變成了過失犯罪的情形。司法解釋的規(guī)定顯然與刑法第十四條關于故意犯罪的規(guī)定相違背。 ????最后,從行為人所侵犯的客體來看。行為人實施搶奪公私財物的行為,同時造成被害人重傷、死亡等后果,所侵犯的客體是雙重客體,即公私財產(chǎn)的所有權和被害人的生命、健康等人身權利。如果因搶奪行為造成了被害人重傷、死亡的危害結果,其侵犯的權利就是以人身權利為主了,也就可以適用故意傷害罪的條款進行處罰。依照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條第一款規(guī)定:“故意傷害他人身體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钡诙钜?guī)定:“犯前款罪,致人重傷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在搶奪公私財物中造成被害人重傷的,應適用搶奪罪中“有其他嚴重情節(jié)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這一條款;致人死亡的,應適用搶奪罪中“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jié)的,判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并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chǎn)”,這樣就能體現(xiàn)刑罰的統(tǒng)一性。 ????綜上,筆者認為,對實施搶奪公私財物并致人重傷的行為,應當適用刑法第二百六十七條所規(guī)定的“有其他嚴重情節(jié)的”,判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致人死亡的,適用“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jié)的”,判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并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chǎn)。 |
上一篇:干部為何講假話臉不變色心不跳
下一篇:貪官的荒唐邏輯暴露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