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歲的唐某冒充黑龍江教育廳副處長,打著可以幫嚴先生落榜的女兒上中國政法大學的幌子,伙同另外4人,騙取了嚴先生50萬元。昨天上午,崇文公安分局公布了一起高招詐騙案(《北京日報》7月8日《假教育廳處長騙走考生家長50萬元》)。 ????騙局情節(jié)真的很簡單,被騙者通過中間人介紹認識了“能人”田某,經(jīng)田某引薦見到自稱黑龍江省教育廳某處副處長的行騙人唐某,最后行騙人打著以幫被騙者孩子上中國政法大 ????生活中每一例騙局的發(fā)生,都讓人深思,此案也不例外。被害人為何對騙子深信不疑,主要原因恐怕只有兩點,一是被行騙人的教育廳處長的干部身份所欺騙,教育廳是干什么的,是教育行政職能部門,是管理學校、管理招生的單位,教育廳的干部想讓某某上個大學,還不是小事?二是認為現(xiàn)實中只要找準人、找準門路,即便考不上學,還是可以上好大學的。正是這種兩種看似可笑的心理誤區(qū),才導致受害人面對騙局深信不疑并乖乖地給騙子查好錢再交給騙子。 ????但如果對案例的分析僅僅停留在此,估計也并沒有什么現(xiàn)實的借鑒意義。如果僅僅停留在案例的表面上,恐怕得出的結論只能是受害者不小心求證對方身份、沒祝找準真正的“招生能人”的層面上,這對于預防類似的招生騙局而言,也沒有多大意義。所以,我們實在有必要再往深處想一想受害人為什么會有上述兩種上當受騙的助推性心理。通過分析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正是現(xiàn)實中有個別人違反招生紀律走后門和通過虛假手段等實現(xiàn)大學夢圓的事實,才導致個別家長對招生能人深信不疑,正是因為招生信息的不公開、不透明和操作有讓人生疑的空間,才導致個別家長等對所謂的招生捷徑等存在幻想,正是招生相關程序和法規(guī)紀律的不公開和打擊違反招生管理規(guī)定的行為的不嚴厲,才導致個別家長認為招生中還是有機可乘的,結果對一些拙劣的騙局和根本不可能的“言辭鑿鑿”深信不疑,進而甘愿上當受害。 ????所以說,假教育廳處長行騙雖然拙劣和讓人不齒,但卻捅出了現(xiàn)實中存在的導致性真問題,那就是招生程序不公開、招生信息缺乏透明、結果使招生給人一種存在可操作空間的幻想。同時也暴露出現(xiàn)實中對招生騙局打擊力度的不到位和不嚴肅導致各色人都想染指和覬覦其中以牟利益的行為畸形。如果招生程序、招生信息、招生紀律都能公開透明,如果所有的招生行為都杜絕了滋生可操作空間的嫌疑,如果對招生法規(guī)的宣傳和打擊力度到位,估計這類騙局將不會再有滋生的空間和機會,這對于和諧的招生環(huán)境和招生秩序而言,對于維護考生和家長權益而言,才是負責而務實的。網(wǎng)友:孔之見(人民網(wǎng)-觀點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