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科技學院一名男生讀上了自己不喜歡的專業(yè),總是不安心,第一學期就“掛”了四科,無顏見江東父老,干脆破罐破摔,絕望地跑到父母工作過的戈壁灘準備了卻此生,學校發(fā)現(xiàn)他離校
出走,十分焦急,在報上登載尋人啟示。
一名鐵路扳道工人發(fā)現(xiàn)了這名憔悴而絕望的大學生,開導他放棄輕生,回到學校。按學校規(guī)定,這個男生應接受處分。該校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中心(下簡稱心理中心)老師及時發(fā)現(xiàn)他的心理問題,確診為抑郁癥后,建議學校不要給予處分,以免毀了這個學生,經(jīng)過心理咨詢和治療,該生恢復了心理健康,順利畢業(yè),現(xiàn)在北京工作,成為骨干。
類似情形在大學校園,已并不罕見,重慶科技學院心理中心的健康測試分析顯示,心理健康處于正常水平的學生不足九成;具有一般心理問題的學生約為9%、需要重點咨詢或治療的學生約為8%。
重慶科技學院心理中心的教師在多所大學堅持對大學生進行卡特爾16種人格因素測試,發(fā)現(xiàn)當代大學生與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大學生相比,心理素質呈下降趨勢。
將2005級大學生與上世紀90年代(1991-1995級)、80年代(1987-1989級)大學生進行比較,發(fā)現(xiàn)在穩(wěn)定性、獨立性、聰慧性、懷疑性和興奮性5個因素上有突出差距。
通過對相關數(shù)據(jù)的分析發(fā)現(xiàn),2005級大學生比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學生更顯得情緒激動、自卑、憂慮、無耐心,易疲倦煩躁、對挫折的耐受性差,有時顯得幼稚;知識面窄,思維不活躍,缺乏邏輯思維,缺少想象力,對事物多采用具體而刻板的理解。
2005級大學生在興奮性上比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學生高,表明他們更輕松興奮、健談、坦白,對人對事熱情,但有時過分沖動、易變。
研究者連續(xù)多年堅持對剛入學的大學生進行理想現(xiàn)狀調查,對2002、2003級學生的調查顯示,在這些大學生中,具有社會理想的占14.28%;具有道德理想的占7.56%,具有職業(yè)理想和生活理想的均占100%。
對2006級學生的調查顯示,具有社會理想、道德理想的人數(shù)依然很少,分別占24.83%、8.84%;具有生活理想和職業(yè)理想的人數(shù)卻出現(xiàn)較大幅度下降,分別占
26.87%、55.78%。
更值得關注的是,明確表示無理想、正在尋找理想、寫不出或不愿寫自己理想的學生占9.52%。
將新世紀的大學生與上世紀大學生相比,其社會理想和道德理想呈現(xiàn)出明顯的質的差異:上世紀80年代大學生中具有社會理想的高達94.12%,高于2002~2006級大學生72.33個百分點;具有道德理想的高達
83.75%,高于2002~2006級大學生75.28個百分點!
大學生的道德品質自評得分,亦呈逐年下降趨勢。差值最大的前10位是:勤勞節(jié)儉、立志勤奮、尊敬父母、奉獻社會、勇于創(chuàng)新、艱苦奮斗、廉潔自律、集體主義、公平正直、勇于競爭、愛國主義。
如何應對劇烈變化著的學生心理和理想問題,已成為不少大學的密切關注的課題,并在實踐中探索解決路徑。
重慶科技學院將構建和重塑大學文化作為破解大學生心理和理想問題的根本解決之道!按髮W文化是大學賴以生存和發(fā)展的根基和血脈,是大學的靈魂,辦大學就是辦文化,”該校黨委書記魏世宏認為,大學最本質的育人途徑就是文化。
“泡菜在很多家庭都很常見,泡菜水的味道決定了泡出來的白菜和蘿卜的味道,”重慶科技學院校長唐一科說,育人同樣有這個道理,課堂教學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但不能局限于此,在辦學中,大學的重要工作就是要調制好“泡菜水”。
“這個‘泡菜水’,就是大學文化,”他說,必須以培育學校精神為核心建設學校文化,充分發(fā)揮大學文化引導人、激勵人、鼓舞人的作用。(田文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