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演講時應海大學子之邀續(xù)詩:將來/鄉(xiāng)愁是一條長長的橋/我去那頭/你來這頭 |
演講時應海大學子之邀續(xù)詩:
將來/鄉(xiāng)愁是一條長長的橋/我去那頭/你來這頭
“小時候/鄉(xiāng)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長大后/鄉(xiāng)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我在這頭/新娘在那頭;后來。l(xiāng)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我在外頭/母親在里頭;而現在/鄉(xiāng)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
昨天,詩人余光中應邀來到中國海洋大學作題為《詩與音樂》的講座,并朗誦了《鄉(xiāng)愁》等十多首詩作以及英文詩歌。在與海大學生對話交流時,他還現場續(xù)寫了一段“鄉(xiāng)愁”:將來/鄉(xiāng)愁是一條長長的橋/我去那頭/你來這頭。讓在場的1000多名學子領略到了大師的風范。
20分鐘寫成鄉(xiāng)愁
昨天,余光中教授透露了一個大家都不知道的秘密,他當年寫出那首著名的《鄉(xiāng)愁》,只用了20分鐘?吹浆F場學生發(fā)出一陣驚嘆,余教授稱,寫這首詩時,他44歲,離開大陸已經20多年,“寫的時候是20分鐘,可是這種感覺在我的心中已經醞釀了20年了!
余光中先生熱愛中華傳統(tǒng)文化,熱愛中國。他禮贊“中國,最美最母親的國度!彼f:“藍墨水的上游是汨羅江”,“我的血系中有一條黃河的支流”。
余氏詩作風味各異
《鄉(xiāng)愁》可以說是余光中教授的“招牌菜”,但聽了余光中教授朗誦的他的其它詩作就會發(fā)現,他的“店”里有許多風味不同的“菜”,有歷史的、有古典的,有調侃的,還有環(huán)保的,風格多變,因題材而異。表達意志和理想的詩,如《甘地紡紗》,鏗鏘壯闊,而描寫鄉(xiāng)愁和愛情的作品,如《等你,在雨中》,則細膩柔綿。
壓軸朗誦的是余光中的《民歌》,他先是自己朗誦,第二遍請大家一起應和,應和的句子是“也聽見。”“傳說北方有一首民歌/只有黃河的肺活量能歌唱/從青海到黃海/風/也聽見/沙/也聽見”當余光中的聲音與眾人的聲音相應和,此時此刻的“民歌”都仿佛是從大家的內心唱出,整個講壇回蕩著詩歌的力量。(記者 于小陽 攝影報道)
人物簡介
左手為詩右手為文
余光中1928年出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1952年,余光中畢業(yè)于臺灣大學外文系,1959年獲美國愛荷華大學藝術碩士。先后任教臺灣東吳大學、師范大學、臺灣大學、政治大學等。其間兩度應美國國務院邀請,赴美國多家大學任客座教授。
余光中一生涉獵詩歌、散文、評論、翻譯,稱之為“四度空間”,他被譽為“藝術上的多妻主義者”。他是當代詩壇健將兼批評家、翻譯家,F已出版詩集21種,散文集11種,評論集5種,翻譯集13種。有人稱余光中“左手為詩,右手為文”,目前仍在“與永恒拔河”。
人物對話
想寫一首《青島》
昨天,3名幸運的海大學生獲得了與余光中教授對話的機會,余光中教授幽默、精彩的回答再次折服現場的聽眾。
海大學生:您的“鄉(xiāng)愁”現在還有嗎?
余光中:寫《鄉(xiāng)愁》時我離開大陸20年,感慨比較多,詩里帶點淡淡的哀愁。自1992年至今,我多次回大陸來,而且一年比一年的次數多。今天,我就在“這頭”。我去過北京、成都、廈門、大連等很多都市,希望將來也能寫一首《青島》。
海大學生:您寫過“小時候”,寫過“后來”和“現在”,如果續(xù)寫“將來”,您會怎么寫呢?
余光中:將來,鄉(xiāng)愁是一條長長的橋,我去那頭,你來這頭。
相關鏈接
溫總理訪美曾引用《鄉(xiāng)愁》
2003年12月8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前往紐約,與華僑相聚言及臺灣省,他感慨不已:這一灣淺淺的海峽,確實是最大的國殤,最深的鄉(xiāng)愁。在這樣的時節(jié),這樣的場合,中國總理引用余光中的著名詩句《鄉(xiāng)愁》,拉開了他首次正式訪美的帷幕。本已流傳甚廣的《鄉(xiāng)愁》,因為被溫家寶總理引用,流傳得更廣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