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作家草明撰寫《嶗山和婦女》 女作家草明因病于2002年2月1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9歲。她曾多次到過青島,今日適是她逝世四周年,重溫她的《嶗山和婦女》一文,予以緬懷。
草明本名吳絢文,廣東順德人,是著名作家歐陽山的夫人。1927年考入廣東省女子
師范學校,接受了“五四”進步文藝思想的影響。1931年,參加了抗日救國活動,并于是年開始寫作。1932年參加了“中國左翼作家聯(lián)盟廣東分盟”。次年19歲來到上海,投奔于魯迅門下,30年代她寫了小說《絕地》、《傾跌》、《繅絲女工》,得到魯迅的好評,并于1933年在上海轉入“中國左翼作家聯(lián)盟”。1940年加入中國共產黨。皖南事變后她與丈夫歐陽山一起隨八路軍到延安。為了更多了解勞動大眾的生活,她獨自騎著小毛驢,從陜北走到東北,在小豐滿水電站和鞍鋼的煉鋼爐旁留下了她瘦小孱弱的身影。1946年赴東北解放區(qū),長期在東北大工業(yè)企業(yè)任職和體驗生活,她從生活中汲取創(chuàng)作的激情和靈感,曾于1948年出版了一部反映工人生活的長篇小說《原動力》。1950年又出版另一部長篇《火車頭》。1956年同一批老作家到青島工人療養(yǎng)院療養(yǎng)。在青島時,曾到過嶗山北九水游覽,《嶗山和婦女》一文正是這時撰寫的。文中她稱道:“進嶗山,要看瀑布,還得走七八里地。我們走了三里地之后,山路突然不見了,代替它的是清澈的山溪和大小不等的砏巖的山石。人們要前進,就得從這塊石頭跨到那塊石頭,從這條清澗跳過那條清澗。有時,巨大的峭壁仿佛擋住你的去路;最叫人擔驚的是,在你身旁的那塊有裂縫的巖石就要從你腦頂上壓下來似的;但是,走吧,親愛的游客們,放膽前進吧,不用理這些嚇唬人的巨石,它們裝模作樣大概已有幾千年甚至幾萬年了;它就拿這些來吸引游人的。”又說:“從陡峭的山路曲折地傾注下來的山溪,集合到這塊有四五尺寬的地方飛瀉西來,形成一道透明的、噴舞著珍珠似的垂簾。瀑布下面是一塊凹地,貯滿清瑩見底的泉水。嶗山是石山,很少大樹,卻到處長滿蔥綠的灌木叢和美麗的山茶花。鳥兒寧愿離開了人煙和大樹,到這清幽的地方來歌唱。說也奇怪,這里有的只是石頭和泉水,卻深深吸引著久居城市的人們。是的,這兒清鮮的空氣能使人解除疲勞,無窮的幽靜使人腦子清醒!边@段文字,集中道出了嶗山的山水之勝。一句簡單的“嶗山是石山”,卻恰如其分地道破了嶗山的特色。 草明于1957年完成30萬字的著名長篇小說《乘風破浪》,后被改編成電影文學劇本。據(jù)《乘風破浪》改編的話劇,由北京人民藝術劇院排演,由朱琳等著名演員主演。后因對該作品有不同的看法,引起她的不快,而患病再次到青島,住入正陽關路青島療養(yǎng)院。
1964年草明移居北京,從事專業(yè)創(chuàng)作。她到了北京不久,“文革”開始,草明受到了迫害,被關進“牛棚”!拔母铩苯Y束后,她又重新拿起了筆。此時草明已經步入暮年,身患多種疾病,但她以頑強的毅力,忍著疼痛,夜以繼日地進行寫作。她的頸椎病犯了,她便請人特制了一個三角木架子,她坐在床上,把三角木架支在腿上,咬著牙關,一個字一個字地寫,歷經三個寒暑,終于完成了反映人民群眾與“四人幫”作斗爭的45萬字的長篇小說《神州兒女》,后來她又反復修改了三次,小說問世后,得到文壇和社會的好評。
草明是新中國工業(yè)文學的拓荒者和優(yōu)秀的現(xiàn)實主義作家,也是我國為數(shù)不多的終身從事工業(yè)文學創(chuàng)作的專業(yè)作家,被譽為“中國工人階級的代言人”。此外,她還先后舉辦多期工人文學創(chuàng)作班,培養(yǎng)了許多工人作者。王桂云編著
下期期待:趙爾巽的島城自畫像,現(xiàn)尚留藏于青島市博物館。
征集“青島傳奇人物”故事
如果您手中掌握有老青島民間傳奇人物的故事,諸如身懷絕技或傳奇經歷等,請將稿件通過Email:163zhangfang@或郵寄:青島市太平路33號青島早報文娛部,郵編:266001,發(fā)給我們,并請注明“‘青島傳奇人物’故事”字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