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晚報報道
江蘇省中學生消極情緒的發(fā)生率為38.3%。近日,江蘇省疾病控制中心進行了“江蘇省青少年健康危險行為調查”,其中一項就是自殺、情緒障礙等危險行為調查,該調查在我省5169名中學生中展開,結果顯示,15.4%的中學生考慮過自殺。
【數據】38.3%的中學生有消極情緒
本次調查共收回
有效問卷5169份,其中城市2430份,縣城1564份、農村1175份。全省學生消極情緒的發(fā)生率為38.3%。
調查顯示,一年內,有38.3%的中學生有過兩個星期或以上時間感覺生活悲傷,存在著消極情緒。男生的消極情緒發(fā)生率為37.0%,女生的消極情緒發(fā)生率為39.8%。高中明顯高于初中,女生高于男生,但差異不顯著。學校所在地不同,男生消極情緒的發(fā)生率差別不大,均在37%左右,農村女生消極情緒發(fā)生率最高,達44.3%。有15.4%的中學生考慮過自殺,有1.6%的中學生自殺過;有17.3%的中學生考慮過離家出走,有3.6%的中學生出走過。江蘇省疾病控制中心營養(yǎng)與食品衛(wèi)生科科長袁寶君說,江蘇中學生的消極情緒發(fā)生率高于我國其他地區(qū)的調查結果。
消極情緒平均年齡14.5歲
本次調查結果顯示我省中學生近一年內有過消極情緒的檢出率較高,達38.3%,其中高中學生、徐州和泰州地區(qū)學生及城市和農村女生一年內有過消極情緒的比例均在40%以上。
袁寶君說,青少年消極情緒的發(fā)生率在不斷上升且發(fā)生的年齡在提前,50年前發(fā)生持續(xù)一段時間消極情緒的平均年齡為29.5歲,現在平均年齡則為14.5歲。青少年一旦有過持續(xù)一段時間的消極情緒,在將來更容易發(fā)生消極情緒。
【案例】為讓父母和好,他頻頻自殺
在小雷(化名)印象中,父母就是不斷地在吵架,直到有一天,當他離家出走準備跳河時,父母才一起抱著自己,然后和氣說話。以后,每次父母吵架或者心情郁悶時他就想自殺,如今16歲的小雷居然將“自殺”當成了習慣。
6歲就想自殺
小雷的父母很早就下崗了,脾氣暴躁的母親經常在家罵父親沒用,而小雷的父親只會抽煙喝酒,妻子罵得兇了,他就給妻子幾巴掌,家里沒一天安寧。
小時候小雷勸爸爸媽媽不要吵架,可父母根本就不聽。6歲的一個下午,爸爸媽媽又吵架了,小雷目睹了這一切后,一個人偷偷跑了出去,走了半個小時,他看到了一座橋,站在橋上,準備向下跳。就在這個時候,小雷的爸爸一把抱起小雷。回來后,媽媽給小雷做了好吃的東西,父母也不吵了。
小學就開煤氣
6歲時的“自殺”事件讓這個家稍微寧靜了一段時間,上了小學,父母又開始吵了起來,小學三年級的時候,小雷寫了一封遺書,在家開了煤氣。
遺書上說,他實在無法忍受爸爸媽媽天天吵架,他連睡覺都不安穩(wěn),就害怕睡著了被父母的吵架聲給吵醒。他每天都在害怕,害怕爸爸媽媽又吵架。希望自己死了以后,爸爸媽媽可以不吵架。
那天放學早,小雷就將煤氣打開,睡在了床上。也不知道什么時候,他已經躺在了醫(yī)院。爸爸媽媽對他說,以后不吵架了。
自殺演變成習慣
平靜是暫時的,父母仍然在吵架。小雷經常偷吃媽媽的安定藥。走在馬路上,他從來不避汽車,他說,汽車根本就軋不到自己。
他的父母帶著他來到南京愛媛心理咨詢中心,小雷的媽媽說,小雷已經自殺成了習慣,一看到家里沒有人,他就要打開窗戶,有時候在上學的途中直接站到馬路中央……
愛媛心理咨詢中心的周愛媛心理咨詢師說,孩子的心理疾病已經非常嚴重了。對于這樣的狀況,要治療的不光是孩子,孩子的父母也需要治療。經過2個多月的治療,現在的小雷已經有所好轉。
溺愛讓15歲女孩想自殺
“我非常愛我的女兒,可孩子在日記中居然說自己常常想哭,感覺孤獨,更感覺不到一點家庭的愛,甚至要自殺……我不知道如何是好。我覺得,我已經竭盡全力地去愛了,可是孩子卻仍然一點感覺都沒有……”近日,省疾病控制中心接到了一位茫然母親的求助信。
這位母親姓王,王女士跟老公是老年得子,到了33歲才有了個女兒,女兒一出生,王女士就辭掉了工作,專門照顧女兒和丈夫。對于這個掌上明珠,她可是動足了腦筋。現在女兒已經15歲了,是個初中生了,可是,每天穿什么都是媽媽說了算,自己的襪子都不知道在哪個抽屜。晚上女兒睡覺了,她才敢睡覺。
下雨下雪,在女兒的校園門口,總可以看到王女士的身影,她害怕女兒滑倒。女兒發(fā)燒感冒了,王女士更是緊張,經常幾夜睡不著覺。
對于這些,女兒似乎毫不理會,經常不理王女士。在女兒的日記里,王女士看到,女兒說自己經常想哭,老是感覺不到爸爸媽媽的愛,自己不想活,想自殺算了……看到這些,王女士非常害怕,她不理解,自己付出了那么多的愛,女兒為什么卻感覺不到?
【現象】父親對孩子情緒影響更大
研究發(fā)現,一周內父親與孩子有語言交流3天以下與3天以上相比,發(fā)生消極情緒的OR相對值男女分別為2.1和1.4,提示父親在學生尤其是男生情緒形成方面起著比母親更重要的作用。
袁寶君說,一般情況下,家庭中跟孩子在一起交流較多的多數是母親。消極情緒的發(fā)生與父親交流時間有關可能是因為一般孩子與父親交流時間少,孩子對父愛的需求得不到滿足,容易形成孩子內向、自卑等性格,在生活和學習中遇到挫折和困難時,得不到幫助和解決時容易形成消極情緒。
【原因】交流太少使消極情緒高發(fā)
在調查中,與父親交流天數在3天以下、家庭關系不融洽、上學期與老師爭吵過、感覺老師討厭自己、感覺被同學看不起、感覺被同學孤立、感覺同學不關心自己等成了中學生發(fā)生消極情緒的危險因素。
省疾控:孩子有消極情緒大多數是父母的錯。目前隨著社會變革和競爭壓力的加大,父親承擔著更多的生活壓力,為了生存需要經常在外加班和應酬或外出打工,與孩子在一起交流時間較少,這可能也是目前中學生消極情緒發(fā)生率較高的原因之一,而母親對孩子的愛多是溺愛,這樣父母之愛分布不均勻,孩子容易產生消極情緒。
南京一中特級教師郭東輝老師:這跟家庭、學校都有關系,現在不穩(wěn)定的婚姻給孩子造成了很大的傷害。在學校里,追求升學率讓孩子壓力太大,到了高二高三,孩子基本上一點生活情趣都沒有了,雖然現在是素質教育了,但是“學習好什么都好”的思想仍改變不了。另外,老師對于每個孩子的感情差異不應該表現出來,一些不公正態(tài)度直接影響孩子的心靈。
【專家】不改變高考制度無法解決
江蘇省社科院社會學研究所副所長李寧寧說,出現這樣的數據,都是教育畸形造成的。
李寧寧說,在如今的社會,各方面的競爭都很強!澳芊窨忌洗髮W”成了家長、社會關注孩子的唯一目標,心理問題常常被忽視。在很早以前,社科院就開始關注這方面的問題,經過研究發(fā)現,不改變“高考制度”基本上無法解決這一問題。
現在的社會壓力越來越大,為了讓孩子能在以后的社會里占優(yōu)勢,家長對孩子的學習要求非常高。另一方面,孩子在生活方面卻是個低能兒,家長對孩子的健康個性毫不關心,這樣一個反差使得孩子的挫折承受能力變差。
為了讓孩子能更好一點,家長花了很多心思在孩子身上,時間越多,孩子的壓力越大,孩子的壓力越大,心理問題就越大,這樣惡性循環(huán),孩子的心理問題會越來越嚴重。要解決這個問題,改變制度才是根本。
【出路】學校家庭共建心理干預系統(tǒng)
如何幫助青少年擺脫消極情緒的發(fā)生是目前學生心理干預研究工作的熱點,對此,疾病控制中心的有關專家說,主要的干預思路是通過學校、家庭和社區(qū)營造良好的有利于學生心理健康的氛圍,學校設置有關心理適應力課程,學習各種生活技能,家庭和社區(qū)配合,共同培養(yǎng)青少年自信、樂觀、向上性格,提高溝通、解決問題及人際交往等能力。
根據本次調查結果,消極情緒的發(fā)生與家庭、老師和同學等環(huán)境密切相關,建議在今后中學生心理干預工作中,也可以嘗試有關提高學生心理適應力的工作,在干預工作中同時發(fā)揮學校、家庭以及社區(qū)的功能與作用。
【聲音】
南京一中特級教師郭東輝老師:38.3%的中學生有消極情緒,15.4%的中學生考慮過自殺,這兩個數據可能還比較保守。隨著社會競爭的激烈,這種競爭也到了學校里,在中學中就表現為成績的競爭,升學的競爭。所有的一切都是以學習為中心。其實,孩子到初中、高中就有思想了,有思想就需要交流,現在這些交流時間變成了學習時間。
南京市66中顧憶秀老師:這個數據可能偏高了一點,我們的學生都很樂觀。而且我?guī)Я艘粋初三班、一個高二班,高二的學生反而比初三的學生更樂觀一點。孩子們多數還是挺大大咧咧的,有一點情緒,但不是特別多,也沒聽說過哪個小孩要自殺的。
南京市中小學生心理咨詢中心主任陶勑恒:現在孩子的心理問題很多,南京有過自殺念頭的比例肯定比15.4%這個數據要高。去年1年,我們中心就干預過20多個要自殺、正在自殺的小孩。現在的自殺率在升高,青少年的自殺率也在升高。就是在過年期間,陶老師熱線每天也要接到38個電話,在高峰的時候一天要接到100多個電話。出現這樣的狀況,主要是孩子在跟社會互動帶來的問題,主要是來自學校和家庭的矛盾沖擊,很多小孩有一些不適應,比如焦慮、憂郁、強迫、無助、絕望……
【對比】中國學生有多苦
有超過15%的中學生想過要自殺,如此高的比例令人吃驚。專家說,這和中國學生的生活學習環(huán)境不無關系。昨日,記者特別采訪了一位國外學生和一位南京學生,通過他們的學習生活對比,也許我們能初見端倪。
澳大利亞Laine:還沒有考慮到要上大學
澳大利亞女孩Laine今年14歲,是一名初二學生。她說,現在的初中生活無憂無慮,她還根本沒有考慮過上大學。
Laine一天的生活是這樣安排的:每天早晨7∶00起床,然后鍛煉鍛煉身體,吃早飯。8∶20,學校的校車在家門口接,到了學校也很輕松,只有3門主課,其他的都是選修課?梢赃x擇音樂也可以選擇美術,當然,也可以選擇烹飪。很多時間是可以自己控制的,你可以什么都不上,到閱覽室看書,可以到操場上游戲……從來不會為上什么學校、考試考多少而煩惱。下午4點多回來,回家有時候看看電視,有時候看看書,老師從來不布置家庭作業(yè),也不需要寫作業(yè)。
對于自己將來要考什么大學,Laine笑了,她說,她還沒有考慮到,等自己長大了,如果想上大學就上,不上學就先工作,想上的時候再上。
鼓樓某校初三學生:過節(jié)比上學辛苦
夏同學是初三學生,在接受采訪時,他感慨,寒假比上課還要辛苦。
要是上學,不到6∶30就起床,7∶30到學校,到了學校就讀書、上課,快到12點下課。下午雖然4點多下課了,但下課后就要到家教老師家上課。一直到6點多才回來。回來吃過晚飯就要寫家教老師布置的作業(yè),也要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yè),做完了這些,還要看爸爸媽媽買的參考資料。基本上每天要到11點多才睡覺。他告訴記者,像他這樣子已經算是比較輕松的了,有的同學要到12點才睡覺。
放寒假就更辛苦,每天上午、下午都由家教安排,晚上還是要熬到那么晚。要是上課還有課間、有體育課,在家反而更苦。對于理想,夏同學說,希望自己能考一個重點高中,然后上一個好一點的大學,選擇一個好的專業(yè)。
【附件】中學生情緒危險因素排行榜
1.家庭成員關系不融洽
2.一周內與父親交流天數在3天以下
3.感到被同學孤立
4.上學期與老師爭吵過
5.感覺老師討厭自己
6.自己學習上有壓力
7.感覺被同學看不起
8.感到同學不關心自己
9.父母給學習施加壓力 □金陵晚報記者李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