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英杰打這場名譽權官司,許多網(wǎng)友并不以為然,因為這場官司的疑點太多了。既然要維權,為何要打一場“秘密”官司,此是其一;其二,“投藥人”怎么會是孫英杰的教練的弟弟執(zhí)教的青海省體工隊運動員于海江———一個他們彼此都很熟悉并且與孫英杰并無利益之爭的人;其三,于海江在庭審中辯稱動機是
:“我就是出于想幫她,因為孫英杰是我心中的偶像。可以說她的一舉一動都牽動我的心,我對她特別癡迷,特別崇拜!边@理由怎么聽起來都有些荒唐,投藥到底是在幫人還是害人。最蹊蹺的是,于海江說,藥是他在北京的一個廁所里掛在掛鉤上的一個藍色的包里撿的,自己以為是補藥,并不知道是興奮劑,不過吃過幾次后感覺身體很有勁。有人諷刺說,我三歲的兒子也知道廁所撿來的東西不能吃。 因為孫英杰與于海江之間在法院打的官司在本質(zhì)上是一場民事侵權訴訟,法院在民事訴訟中更著重的是糾紛的解決,進行“定紛止爭”,而不能過多地糾纏于區(qū)分是非。在民事訴訟中的舉證規(guī)則就有一條“自認”規(guī)則,也就是雙方對于某一事實并無爭議,那么無須舉出其他證據(jù),法院可以直接采信。這樣,我們還不能排除于海江與孫英杰進行了“合作”,讓于海江來幫助孫英杰推翻或者減輕中國田協(xié)對其處罰的可能。因此,我還是要套用眾所周知的“上帝的歸上帝,愷撒的歸愷撒”的諺語,對孫英杰狀告于海江名譽侵權作個總結,這就是“審判的歸審判,聽證的歸聽證”、“糾紛解決歸糾紛解決,是非區(qū)分歸是非區(qū)分”。法院的判決不能也不會直接作為推翻或減輕對孫英杰實施禁賽處罰的依據(jù)。楊濤《新京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