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記者 李勇 馮國 喻菲
歷史和考古學家稱,雖然相隔萬里之遙,但是羅馬長城的修建顯然受到了中國長城的影響。
匈牙利佩齊大學古代史與考古學系教授威茲·佐特說:“雖然目前尚無法證明羅馬長城受到中國長城的直接影響,但間接影響是肯定的!
與其持相同觀點的還有一些考古學家
與歷史學家,他們認為中國長城曾對羅馬長城的修建產(chǎn)生過影響,人類歷史上的兩個偉大工程存在“血緣關系”。
修建于公元2世紀初的羅馬長城是羅馬帝國的邊墻,與較其早數(shù)百年的中國長城類似,也是依托邊境的自然地勢而建。
羅馬長城從現(xiàn)今的英國、德國至黑海、紅海,經(jīng)北非達至大西洋岸的廣闊區(qū)域,長達數(shù)千公里,其中尤以哈德良皇帝命名的哈德良長城最為著名。
在普通人看來,東西方兩大帝國之間距離遙遠,而將其隔開的中亞地區(qū)又擁有眾多不同的民族和文化,因此其間的任何聯(lián)系似乎是不可能的。
然而,威茲·佐特認為,異域和長距離跋涉的風險,常常讓不同地域的人們產(chǎn)生相互了解和交流的沖動和意愿。
就羅馬來說,絲綢貿(mào)易開始于奧古斯都統(tǒng)治時期,它在陸路和海上都是可見的。
公元1世紀,漢帝國的班超軍隊派出使團去往西方。
威茲·佐特說:“很顯然,從奧古斯都到馬求斯,羅馬與中國的聯(lián)系,尤其是貿(mào)易聯(lián)系,是可以證明的!
他說,更重要的是,“兩個偉大建筑間存在許多相似之處。”
兩個帝國都想建立一個強大的邊防。雖然漢帝國的長城是連接在一起而羅馬長城是斷續(xù)的,但是二者沿線都有一條軍事道路,也有精確計算后修建的瞭望塔,二者的許多軍事中心與較大軍事要塞的建筑結構與功能也十分相似。
考古學家甚至還發(fā)現(xiàn)了兩者幾乎相同的傳輸軍事信號的方法。
威茲·佐特說,還有許多因素不能忽略。
譬如,漢長城最西端的部分是公元前2世紀后期建造的,而漢帝國對西方尤其是中亞一直感興趣,公元1世紀與2世紀前半期,絲綢之路的北道幾乎一直暢通。
威茲·佐特說:“羅馬帝國修建防御建筑的理念難道不能來自中國的經(jīng)驗嗎?”
中國西北大學歷史系主任、中國秦漢史學家徐衛(wèi)民說:“在公元前3世紀末至公元2世紀的約400年時間里,西方通過絲綢之路得到中國的大量絲綢,有關長城的信息被傳播到羅馬帝國也是很自然的事!
中國早在公元前7世紀就已開始修建長城,秦始皇又于公元前3世紀末期修繕、擴建了分布在北方的前代長城。
漢武帝于公元前127年至公元前101年也曾先后4次大規(guī)模修擴長城,其西端更是到達現(xiàn)在的新疆羅布泊,從而將絲綢之路保護起來。
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長陳永志博士說:“東西方文明之間的接觸與交流之早超出人們的想像,在官方交流正式確立前,東西方的民間交流在公元前三千年左右就已存在了。除絲綢外,有關長城的訊息也是傳播的重要內(nèi)容。
他說:“羅馬長城與中國長城間存在“血緣關系”的論斷是令人信服的!薄
責任編輯:林彥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