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
沙麗·阿里森
她, 受夠了媒體的騷擾
沙麗為逃避狗仔隊的追蹤,把家庭和事業(yè)都搬到美國。
花花公子丈夫老惹性丑聞
亞洲最有錢的女性是以色列的沙麗·阿里森,她老爸泰德·阿里森創(chuàng)辦的嘉年華集團是世界著名的游艇公司。1999年他去世后將公司的9400萬股股票留給了沙麗。現(xiàn)在她是以最大的私營企業(yè)之一———阿里森控股集團的主席,此外在幾家銀行、房地產公司和電信公司還持有股份。沙麗有46億美元資產,在2004年《福布斯》富豪榜上名列第94。
父親泰德1924年出生于特拉維夫,后來在二戰(zhàn)中參加了隸屬英軍的猶太人戰(zhàn)斗旅,在意大利和德國抗擊納粹軍,最高軍銜達到陸軍中校。上世紀50年代移居美國創(chuàng)業(yè),建立起嘉年華游艇集團,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游艇集團。1990年,泰德重返以色列并創(chuàng)立了阿里森控股集團。
沙麗是以色列國籍,卻在美國長大,1992年才跟隨父親回到故土。沙麗1958年生于紐約,曾在佛羅里達大學學習酒店管理。她在嘉年華集團的市場部干過幾年,并有意進入管理層,但這個愿望沒有得到父親的支持。1979年,泰德讓兒子麥基當上了嘉年華集團總經(jīng)理,為了安慰沙麗,他讓21歲的她進入公司董事會,卻沒有給她實權。但在父親過世后,沙麗當上了阿里森控股集團的主席。
沙麗的從商能力也不容小視,她當上阿里森控股集團主席后,意識到在以色列做生意的情況和美國大大不同,公司是否樂善好施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公司在這個國家以后發(fā)展是否順利,于是沙麗成立了一個阿里森家族基金會作為取信于社會口碑的工具,果不出意料,這一舉動得到了媒體的普遍贊揚。
在商界拼殺多年的沙麗,沒有一點商人“氣質”。作為一個商人、一個赫赫有名的船舶旅游業(yè)的富婆,沙麗不得不經(jīng)常出現(xiàn)在各種公共場合,但面對媒體,她還是常常會表現(xiàn)出害羞和不知所措。
雖然很有錢,但沙麗近兩年來并不開心,因為媒體老和她過不去。2002年秋,她旗下的一家銀行裁員900人,引起了以色列最大的工會組織的強烈反對。盡管沙麗向被解雇的員工支付了豐厚的遣散費,并隨后又恢復107名工人的工作,但銀行仍然因為剛扭虧為盈便大幅裁員的舉動遭受激烈的批評。工會組織在全國各地的公共汽車站張貼了1600多張海報,上面寫著“900個家庭在哭泣,沙麗·阿里森卻在大笑”。雖然在她施壓后這些海報在第二天就撤了下去,但她的形象受到了嚴重打擊。
她的婚姻生活也不幸福。她離過兩次婚,2003年5月又嫁給了一位名叫奧法爾·格雷澤的花花公子,但沒過多久就有4名女性站出來指控奧法爾曾對她們進行性騷擾。
為了躲避以色列媒體的騷擾,沙麗于2003年底搬到了美國邁阿密。
離開原因 被狗仔隊跟蹤媒體老找茬
2003年9月,沙麗終于無法忍受媒體對她“圍追堵截”,發(fā)表聲明舉家搬遷到美國,把公司總部移師邁阿密,并宣布停止所有在以色列國內的慈善捐款或基金撥款(沙麗名下的阿里森家族基金會每年捐贈2300萬美元,用于以色列的社區(qū)和醫(yī)院建設)。
不過盡管沙麗移居美國,公司總部也遷至國外,但公司在以色列的業(yè)務仍然繼續(xù)正常運轉。
沙麗遠走他方主要是為了丈夫奧法爾·格雷澤。沙麗與格雷澤的婚姻從一開始便受到媒體的熱切關注,他們的婚禮慶典由于請了一名德系猶太人作表演而成為城中討論的熱門話題。而婚后不久,她的丈夫格雷澤就惹上了連串性丑聞。第一個站出來指證格雷澤的是他們家的私人女護理,隨后還有三名“受害者”陸續(xù)浮現(xiàn)。格雷澤極力否認這些性丑聞,雖然這些指控都已經(jīng)被立案,但正式審訊一直遲遲沒有開始,格雷澤從沒為此蹲過大牢,更沒有被限制離開以色列境內。雖然這些性丑聞最終都是不了了之,但以色列的媒體從一開始就大肆報道和渲染,一時間在國內被炒得沸沸揚揚,讓沙麗一家難堪不已。
反對者 投奔他國是不愛國的表現(xiàn)
沙麗遠走他方在以色列引起巨大的反響。實際上,北美猶太移民重回故國又選擇離開的例子并不新鮮,比例甚至占到四分之一。但對于沙麗這種名流人士來說,她的離開就不僅僅是一種個人的選擇。在以色列,上至總統(tǒng)下至學者、報紙主編都紛紛把沙麗的行為與愛國精神聯(lián)系起來,仿佛她的離開就是對國家不忠的叛逃。以色列國內為此展開了一場激烈的辯論,讓沙麗即使到了美國仍然繼續(xù)忍受來自以色列媒體的輿論壓力。
以色列總統(tǒng)卡察夫說,他毫不在意沙麗停止基金捐款所帶來的損失,但是他認為沙麗的舉動為猶太人樹立了一個很壞的榜樣,“我希望所有的猶太人都留在以色列,但沙麗的決定卻帶來負面的影響。”
支持者 熱情回國卻遭不公正對待
不過《耶路撒冷郵報》為沙麗辯護,認為她也是一名普通公民,有權離開以色列去另一個國家生活。文中說:“沙麗如此有錢,她本來可以擁有許多人可望不可及的生活,但她選擇了回國,而且?guī)е篮玫脑竿。如今她卻懷著被拋棄、嘲笑和誹謗的感覺而黯然地離開了以色列。這些不公平的對待都是我們的社會和媒體強加給她的,沙麗的離開對所有人來說都是重大損失!
“沙麗的離開應被視為一個私人決定而已,而不應該隨便牽扯到猶太復國主義的問題上。此外,愛國精神也不應該如此狹隘,在當今全球經(jīng)濟一體化的趨勢下,如果沙麗認為她的事業(yè)更適合在佛羅里達州而不是以色列開展的話,她就應該離開!钡搱笸瑫r期待格雷澤能處理好自己的私人問題。
和《耶路撒冷郵報》觀點針鋒相對的是《Ha'aretz》,該報的專欄作家反駁說,如果像洛克菲勒這么一個美國財團巨頭,他會不會只是因為一些小報的謾罵而離開美國,而且撤回所有慈善捐款。他認為沙麗撤回捐款是轉嫁怨氣來懲罰那些需要幫助的人。
旁觀者 奉勸沙麗注意外表形象
回到邁阿密后,沙麗舉行新聞發(fā)布會,解釋自己離開以色列的原因。但可悲的是,沙麗回到美國后,并沒有逃脫被媒體冷嘲熱諷的命運,美國的媒體似乎并不買帳。邁阿密一家媒體在報道完沙麗怏怏回到美國后,在文章的最后挖苦沙麗說:“其實我對沙麗并不特別感興趣,但有三件事情讓我想不通。首先,我想奉勸沙麗一句,為什么你在公共場合出現(xiàn)時總是這么蓬頭亂衣的樣子?沙麗,你的銀行里有這么多錢,為什么不舍得花點錢去理個發(fā)和買件合體一點的衣服呢?你要知道,你可不是比爾·蓋茨!”
“其次,既然你已經(jīng)厭煩了媒體的追蹤,為什么這次回來那么勞師動眾,還要召開記者會,這不是又給別人一個寫好稿的機會嗎?為什么你這一次還沒學乖,做事低調一點呢?”
“最后一點,如果你不希望媒體炒作,那么請你不要隨便事事發(fā)表評論,比如稅收問題。你曾經(jīng)說過,‘3000萬~5000萬美元的確是一個不小的數(shù)字,但對于我所捐贈給公益事業(yè)的數(shù)目來說,它并不算什么。有人說我到美國是為了逃稅,但是我至于為這么一點錢離開以色列嗎?’沒錯,5000萬對你來說是小意思,但是對于以色列龐大的失業(yè)和貧困階層來說,這是一個大數(shù)目。你要不相信,盡管問問他們是否同意你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