撲朔迷離的新一輪醫(yī)療改革終于漸顯端倪。衛(wèi)生部的官員近日透露,醫(yī)改下一步以基本醫(yī)療系統(tǒng)覆蓋90%的人群、并為其至少負擔一半的醫(yī)療費用為整體目標。這位官員進一步表示,這也是“十一五”規(guī)劃的重要內容,衛(wèi)生部正在討論的方案中,將提出如何逐步實現這一目標的步驟和方法。
盡管尚在醞釀中的醫(yī)療改革
新方案還不明了,但通過“整體目標”和“‘十一五’規(guī)劃”這兩個關鍵詞,我們是不是可以獲悉這樣的積極信號:新一輪醫(yī)改將在未來5年內逐步實現讓絕大多數人看得起病?據悉,新的醫(yī)改試點擬明年初展開,正是“十一五規(guī)劃”的開局之年,目前已確定4個中等城市試點。
記者近日采訪了幾戶家庭,他們對醫(yī)改提出了自己的建議,許多想法與醫(yī)改方向不謀而合。
進城務工人員周曉含
“什么時候才能照顧到我們的利益?”
29歲的小時工周曉含來自東北農村,和丈夫一起到北京已經3年了。起先夫妻倆開了一家小飯館,后來遇到SARS倒閉了,現在周曉含在一家保潔公司打工,偶而干點私活,每月收入在500元左右。丈夫在一家小飯館當廚師,每月掙1500元。
夫妻倆帶著一個4歲的女兒,租住在清河的一間平房里,每月房租300元。丈夫工作很辛苦,一個星期才能回一次家。孩子沒有送幼兒園,平時周曉含自己照看,出去給人做小時工時,就托鄰居照應一下。
在城市里生活,周曉含最怕的不是找不到工作,而是生病。
周曉含和丈夫都沒有任何醫(yī)療保險,“保潔公司什么保險都沒給我上,自己又上不起。”雖然家鄉(xiāng)搞起了農村合作醫(yī)療,但周曉含和丈夫也沒有參加,“在外面打工一年也難得回去一趟,城里看病又這么貴,估計回去也報銷不了多少!
現在,周曉含一家有個感冒發(fā)燒的“小毛病”就挺一挺,病再嚴重點就去藥店買點便宜藥,實在不行才敢上醫(yī)院,而且選擇最簡單的治療。
和周曉含一起做小時工的有一位四川妹子,孩子患感冒到醫(yī)院治療,前后竟然花費了好幾千元,耗去夫妻倆大半年的收入!昂迷谖壹液⒆由眢w還行,否則日子就難過了!敝軙院f。
聽說醫(yī)療改革快有新動向了,周曉含充滿期待地問,“改來改去,什么時候才能照顧到我們這些人的利益?”
記者觀察:“小病拖,大病挺!
這是目前部分外來務工人員面對疾病的真實寫照。我們目前的醫(yī)療和社會保障體系,基本上沒有覆蓋這一群體,他們正成為被遺忘的群落。
進城務工人員盡管是以青壯年為主的群體,但生病也是在所難免的。調查顯示,有36.4%的進城務工人員生過病,甚至多次生病。他們生病以后有59.3%的人沒有花錢看病,而是仗著年輕、體質好,硬挺過來。當然另有40.7%的人不得不花錢看病,但看病支出絕大部分是自費,用人單位為他們支付的不足實際看病費用的1/12。
在農村,他們大多沒有參加合作醫(yī)療,因為“看病貴”,用他們自己的話說就是“救護車一響,一頭豬白養(yǎng)”。盡管國家有明文規(guī)定,要求各地勞動保障部門,把與用人單位形成勞動關系的進城務工人員納入醫(yī)療保險范圍,但調查顯示,落實情況并不令人樂觀。
有關專家分析認為,根本原因在于,目前的醫(yī)療保障制度不適合他們。即使他們在務工期間按規(guī)定繳費,一旦跨省流動,就無法轉移和保持險種關系。而且,由于“看病貴”,即使參保,也仍然看不起病、看不好病。
“社會需要底線公平。”有關專家強調,進城務工人員連那些對全社會而言是最起碼的保障制度也享受不到,說明我們的社會缺乏“底線公平”的構建。新的醫(yī)改方案把龐大的進城務工人員群體擺在什么位置上,如何設計他們的醫(yī)療保障制度,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