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或許是近年來在國際影壇成就最卓著的華人導演了,此次他以一部上世紀60年代、美國西部背景的情感影片《斷背山》獲得威尼斯電影節(jié)金獅獎,再
次證明了他作為一個華人導演對西方題材影片的把握能力,在我們?yōu)樗娜A人身份感到驕傲的同時,也從他的“國際化”能力中深受啟示。
《斷背山》描寫了兩個不到20歲的年輕男子開始于1963年的刻骨銘心的感情。迫于世俗壓力,他們雖然各自結婚生子,分居兩地,但是深厚的感情維系了一生。影片改編自安妮·普勞克斯1997年的短篇小說,原作只有薄薄的30頁紙,李安用130分鐘的電影篇幅,將小說中彌漫的深邃情感和人性力量搬上了大銀幕,并且啟用了年輕的希斯·萊杰與杰克·葛倫扮演男主角,這兩位名不見經(jīng)傳的新人在片中的表演可圈可點,演繹出雋永的“邊緣”情感,影片在威尼斯放映時讓許多人流下了感動的淚水。
李安素來以低調(diào)姿態(tài)出現(xiàn),拍片計劃總是不輕易透露,今年的《斷背山》就給影迷們一個不小的驚喜。因為2003年李安的科幻片《綠巨人》遭遇了各種負面評論,有人認為以人文題材見長的他,在好萊塢拍漫畫題材的“大片”是一種“淪落”,甚至懷疑他是否“江郎才盡”,去拍攝簡單的商業(yè)片了。時隔兩年,《斷臂山》的出現(xiàn)終于讓人長舒一口氣——視角獨特而手法細膩的李安,又回到了他熟悉的道路上來了,并且更加如魚得水。
“愛能夠超越和穿透文化差異”
1994年完成他的“三部曲”(《推手》、《喜宴》、《飲食男女》)后,李安就開始拍美國片。他的第一部“西片”就是難度頗大的名著改編片《理智與情感》。當時有人不解,以前成功剖析文化差異、刻畫中國式“家庭觀”的李安,為何去拍傳統(tǒng)的西方古裝片?一個華人導演能駕馭奧斯汀的名著,拍出19世紀英國文學的韻味?而最根本的問題是,植根于中國文化的李安,盡管已經(jīng)獲得了西方影人的認可,但他能成功融入好萊塢嗎?
結果,《理智與情感》獲得了1996年柏林電影節(jié)金熊獎,同時得到美國金球獎的提名。接著李安拍了剖析美國中產(chǎn)階級倫理的影片《冰風暴》,受到了評論界的一致好評,之后他又拍了西部片《與魔鬼同行》。在2000年《臥虎藏龍》大獲成功以前,李安一直在拍攝西片!杜P虎藏龍》掀起的“武俠熱”,讓中國導演紛紛加入武俠片的“創(chuàng)作大潮”。然而,李安這時卻出人意料地執(zhí)導了科幻大片《綠巨人》,創(chuàng)造了一個與以往“科幻英雄”形象迥異的人物。至此,他對不同類型影片的嘗試告一段落,所有人都期待他能有新的突破。
今年的《斷背山》可以被看做是李安在創(chuàng)作上的一次“回歸”。人們發(fā)現(xiàn),李安的創(chuàng)作跨越了國界,他的落腳點不在于拍中國片,還是美國片,而總是在探討人的情感,他影片的主人公無論是中國人還是美國人,影片的背景無論是現(xiàn)代的中國臺灣還是上世紀60、70年代的美國,主題都離不開“情感”二字,即使是具有超能力的“綠巨人”,也被李安賦予了豐富的情感,《斷背山》的成功更是基于影片對愛的深刻表達。
時代變遷和地域差別都無法磨滅人類共同的情感特征,在《斷背山》的記者招待會上,有記者問李安作為一個外國導演如何把握異國風格,他的答案是:“愛能夠超越和穿透文化差異”,這不僅是《斷背山》成功的關鍵,也可以看做是李安成為一個“國際化”的華人導演成功的“秘訣”。
以更開闊的視野看待人類共有的情感
李安早期的電影比較出色地探討了中西方文化的沖突,這其中蘊涵了他在美國多年的生活體驗和感觸,是困惑交織、以情動人的佳作。他的“三部曲”在華人社會引起了共鳴,其中對華人家庭觀念的描寫具有廣泛性,質(zhì)樸動人。然而李安的追求不止于此,他以更開闊的視野去看待人類共有的情感,找到了華人導演拍攝“西片”的切入點,《理智與情感》就是一次成功的嘗試,對人物心理細膩、準確的把握是該片的亮點,也恰恰是李安所擅長的。此后,可以看出李安在拍攝“西片”時始終發(fā)揮著自己的優(yōu)勢,《斷背山》顯然是他長時期探索后的成熟作品。
另外,李安的身上有著濃濃的懷舊氣息,他在《喜宴》和《飲食男女》中探討了新舊觀念的沖突,不可避免地流露出對傳統(tǒng)觀念的留戀;他的第一部“西片”《理智與情感》貫徹其中的依然是傳統(tǒng)的道德觀念;李安在《臥虎藏龍》里將中國式的含蓄情感表達得淋漓盡致,盡管許多西方人對此感到困惑,但依然被這種傳統(tǒng)的“美感”所打動。世界影壇經(jīng)歷了一段時間對標新立異的題材、形式的追捧之后,逐漸回歸傳統(tǒng),近幾年國際上獲得好評的影片,普遍呈現(xiàn)出“回歸傳統(tǒng)”的趨勢,即形式上樸實無華卻致力于挖掘深刻的人性內(nèi)涵!稊啾凵健贩线@種回歸,也將李安跨越東、西方文化的創(chuàng)作追求表露無疑。至于《斷背山》中的情感,李安認為“當愛到來的時候,異性之間的愛與同性之間的愛是沒有任何區(qū)別的”,他認為這是一部非常艱難的愛情電影,對情感場面的控制是克制而抒情的,這些都是符合李安一貫風格的處理。
始終把保持個性化放在首位
李安說過“我拍的是個性化的電影,對我來說,保持個性始終是放在首位”。他的成功有他獨到的背景,他受到深厚的中國文化熏陶,又接受過正統(tǒng)西方戲劇訓練。
常年在美國居住,使他對西方社會和美國電影工作環(huán)境有更深的了解。在他“一鳴驚人”之前有一段近10年的沉寂,他對生活的體驗和思考有別于國內(nèi)其他導演。他有優(yōu)勢也有矛盾,但是他的定位始終是清晰的,他從來沒有放棄過自己的個性。他說:“我發(fā)現(xiàn)自己很難用相同的熱情來拍攝相同題材的影片,我只拍攝能讓自己興奮的東西。我似乎達到了一個新境界,并有種返璞歸真的感覺。”
眾所周知,好萊塢為了自身的發(fā)展,正吸收世界各國名導來充實和豐富自己的創(chuàng)作力量,并為他們提供了一個更廣闊的舞臺和更完備的技術、人力、財力支持;但同時它的自身局限也泯滅了許多電影人的個性,在它固有的價值體系和運作體系下,“水土不服”的導演比比皆是。華人導演中,另一位在好萊塢嶄露頭角的吳宇森,以他獨特的動作片理念獲得了注重商業(yè)價值的好萊塢片商的青睞,但是他近來的影片卻少有突破,他的風格在商業(yè)大片中僅以一種符號(比如白鴿、穿風衣的殺手)存在,還沒有解決“融合”與“保持個性”的矛盾。被認為具有典型中國文人儒雅氣質(zhì)的李安,走的顯然是另一條路線,他的影片始終在“小眾”中流傳!稊啾成健帆@獎后前途光明,但是已有評論人認為該片不可能獲得過高的票房,而這和影片最初的定位并不矛盾,李安自有其生存的方式。(胡婧)
李安作品年表:
《斷臂山》(2005年)
《臥虎藏龍》(2000年)
《冰風暴》(1997年)
《理智與情感》(1995年)
《飲食男女》(1994年)
《喜宴》(199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