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9月7日一版刊登《老年人,您的名字不叫弱者》后,在社會上引起強烈反響,連日來,老人、學者、專家及老齡工作部門的負責同志圍繞“老年人如何解脫困擾”發(fā)表了自己的看法。 老人:困擾遠不止這些
家住青島市旌德路、68歲的張允老人說,老
年人是一個需要全社會給予關愛的群體,生活中有很多事情困擾,遠不止這十大問題。 張允說,有的事情譬如飲水、取暖、用電等生活問題,老人記憶差、手腳緩慢,遇到這些問題解決就很難。再如再婚、贍養(yǎng)、繼承等問題,受困擾的老人也不少。但這些問題尚可到相關單位投訴、到法院起訴解決,而有的問題譬如不敬老現(xiàn)象,屬于道德問題,老人遇到了也無能無力,只能呼吁社會風氣轉(zhuǎn)變。
張允說,人畢竟要老的,他擔心,等老得走不動了,子女能侍候他嗎,能經(jīng)常來看他嗎?但這些問題只能靠子女自覺,因為你不能要求子女必須每周來看你幾次,這在法律上也是盲區(qū)。所以要解決困擾老人的問題,最關鍵的還是要靠社會良好風氣的形成。
律師:應學會用法律維權(quán)
中房法律顧問張振海認為,一些老人在生活中遇到的這樣那樣的糾紛,一方面是因為子女不孝順所致,另一方面是因自己不懂法,不知道如何維護自己的權(quán)益造成的。
要解決這些問題,首先,老年人要全面詳細地了解與自身密切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譬如,《老年人權(quán)益保障法》、《婚姻法》、《合同法》、《民法》等。其次,老年人可在生活中有意識地多交往一些法律工作者,經(jīng)常向他們咨詢有關問題,即使沒有問題,多掌握一些法律常識也是大有好處的。再有,從其他老年人遇到的問題中汲取經(jīng)驗。在處理自己的財產(chǎn)時,涉及到與子女的關系時,要勇于擯棄舊的觀念,該簽的合同一定要簽,該做的公證也一定要做。把丑話全都講明白、講清楚、講得有根有據(jù),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護自己。
涉老法官:學會“公證”解困擾
青島市中級人民法院涉老合議庭法官陳清江認為:一些糾紛其實可以完全避免。一般情況下,可以去做公證。因為公證法律效力最高,證明力最大,如果老人再婚前或立遺囑最好先去公證,以后可避免不必要的糾紛。這點,老人要跟年輕人學習,“先小人后君子”,出了問題好解決。
現(xiàn)在的房產(chǎn)糾紛相對較多,老人遇到這樣的問題一定要多咨詢。另外,老人自己的身份證、戶口簿、房產(chǎn)證等證件一定要保存好。對于子女索要簽名,老人也要謹慎。
陳清江說:“現(xiàn)在精神贍養(yǎng)糾紛越來越多,但目前這個情況在法律上還是個空白點。遇到這種案件,我們一般是調(diào)解。我建議老人一定要多融入社會,F(xiàn)在社會競爭壓力大,有些子女的確沒有時間和精力多陪伴老人。但目前老年大學和老年公寓很多,老人可以到這些地方學習或者養(yǎng)老。總之,老人要提高自助能力,多與社會接觸,多靠社會助老機構(gòu)幫助,讓晚年生活的更快樂、健康!
心理專家:給生活找個支撐點
青島市心理咨詢中心臨床心理科主任李玉煥認為,在現(xiàn)實生活中老年人常常會遇到一些煩心的事情,老年人應以積極、正確的心態(tài)來對待。
老年人首先要學會安排好自己的生活,每天規(guī)定自己做幾件事情,有一個生活的目標,給生活找到一個支撐點。老年人身體條件許可的話,可以找一份工作,既增加了退休后的經(jīng)濟收入,又不覺得生活無聊。如果經(jīng)濟收入狀況非常好的老人,也可適當做義工,為社會貢獻自己的余熱。
老年人幫助子女帶孩子也是一個非常好的工作,這樣既解決了年輕父母的后顧之憂,又與子女之間加強了溝通交流,還可緩解一些婆媳之間的關系緊張問題。
老年人一定要走出家門,多參加一些娛樂活動,不要把自己封閉在家里。廣交朋友,多些愛好。再婚對于離異、喪偶老人來說是一件好事,但一定要有一定的感情基礎。處理好婚后財產(chǎn)、與雙方子女關系問題,也是關系到婚姻長遠幸福的關鍵。
專家:不能“歧視老人”
青島社科院研究員劉同昌說,現(xiàn)在困擾老年人的問題,如家庭暴力、侵占老年人權(quán)益、弱勢老人的衣食住行等,是隨著城市化不斷加快而必然要出現(xiàn)的社會問題。這些問題不僅在中國,在西方發(fā)達國家也或多或少地存在著,這些問題可以歸結(jié)為“歧視老人”問題。
劉同昌認為,要解決這些問題,除了老人靠自身權(quán)利意識的覺醒,更重要的是,社會在發(fā)展中要解決好“公平與效率”的突出矛盾。老年人現(xiàn)在退下來了,其中的大部分人不能再繼續(xù)創(chuàng)造實物價值,不能因為他們現(xiàn)在不創(chuàng)造價值,就“歧視”他們,因為老年人曾為社會創(chuàng)造過巨大財富。在某些方面,我們可以借鑒西方的老年政策,對老年人除了精神層面關懷外,在物質(zhì)方面通過有力的“分配杠桿”,為老年人謀福利,營造“晚年天堂”。
老齡部門:人人都是“當事人”
就目前困擾老年人的種種問題,青島市老齡辦主任李雪華認為,這反映了整個社會對老齡化的認識以及對老年群體的認識。
李雪華指出,人人都是老齡化社會的“當事人”。老齡化會給社會帶來一系列問題。這些問題我們能不能看到,尤其是領導層能不能看到,將直接制約社會的發(fā)展。如果看到了,可能就會以積極、主動的態(tài)度去面對、去解決,就能坦然應對,從容過渡,避免將問題帶到老齡化高峰時集中爆發(fā)。若看不到,將來會措手不及,麻煩眾多。
李雪華認為,現(xiàn)在一些部門對老年人存在認識上的誤區(qū)。有些人總覺得老年人是包袱,是累贅。在對待老年人的問題上,做不到客觀、正確的認識,老年人得不到公正的待遇。目前困擾老年人的一系列問題能否解決好,取決于社會能否對老齡社會有正確、客觀、全面的認識。研究和諧社會建設一定要把眼光轉(zhuǎn)向關注弱勢群體,尤其是關注老齡化問題上來。研究未來發(fā)展,必須研究老齡化問題,不然,我們很難解決“未富先老”的現(xiàn)實問題。
記者趙昌東王麗潔崔燕李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