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隨著最后一段城墻的合龍,山東泰山岱廟西華門修復工程正式竣工,這也標志著長達12年的岱廟復古工程正式完成。
岱廟復古工程開始于1993年,先期工程對宋天貺殿、岱廟坊等20個古建筑進行了全面整修,西華門修復工程由于民國以來遺留下來的居民用地等問題而一度擱淺。為恢復岱廟西華門原貌,完善雨花道
院和地質(zhì)博物館,進一步豐富泰山文化內(nèi)涵,泰安市按照“以保護為主,不改變文物原狀”的原則,決定在考古發(fā)掘的基礎上復建西華門。
從去年開始,泰安市政府對周邊居民進行了遷移,并于今年1月份對西華門進行恢復性修建。為確保復古工程忠實于歷史構造,有關部門專門聘請專家進行考古挖掘,并參照歷史文獻進行實地測量。據(jù)史料記載,岱廟西華門始建于宋代,元、明、清均有維修,尤其是在清康熙年間,因發(fā)生大地震,曾進行過較大規(guī)模的修繕,后在民國期間用亂磚石和土封堵。從今年7月6日開始,省考古所和市文物局一起對西華門進行考古發(fā)掘,根據(jù)考古清理現(xiàn)場情況,遵照文物保護原則,對宋代門址進行現(xiàn)狀保護展示。修復工程全部采用手工,并采用與周邊墻體相同的元代用料,對石質(zhì)磚紋、墻體構造和門面風格進行嚴格界定,在沿襲宋代排叉柱形式的明清門址保存狀況的基礎上進行修復。
同時此次工程還對景區(qū)內(nèi)200多株古樹名木進行擴穴、復壯、吊拉和支撐,對100多個碑刻文物進行了描紅復位,從而形成了以秦泰山石刻、漢柏、唐槐、元墻、明代樹群為標志的完整的岱廟古文物和建筑群體。(完)(記者閆秀玲通訊員紅梅文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