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大部分中國富豪并不是通過勤勞致富或者資本經營而成為富豪,他們大多通過“發(fā)現(xiàn)”國有資產的價值,并且用低廉的價格購買國有資產,從而在一夜之間獲得巨額收益。
喬新生
聯(lián)合國開發(fā)計劃署認為,中國目前的基尼系數(shù)為0.45,占總人口20%的最貧困人口占收入和消費的份額只有4.7%,而占人口20%的
最富裕人口占收入和消費的份額高達50%。中國社會的貧富差距已經突破了合理的限度。
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很多,有人將其概括為發(fā)展原因、體制原因和制度原因三個方面。從發(fā)展的角度來看,隨著經濟和社會進步,必然會出現(xiàn)經濟收入增長快慢的問題。甚至有人認為,中國收入分配差距是先富和后富的關系。(李新《中國收入分配差距是先富和后富的關系》見《深圳特區(qū)報》2005年8月9日A10)收入差距擴大是人力資源的投資報酬率提高的結果,而這正是加快經濟增長的推動力。也有人認為,中國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建立促成了貧富差距的擴大。有學者舉例說,在金融領域市場化的初級階段,許多人依靠投資金融產品一舉躋身富裕階層,從一定意義上來講,誰與市場化過程能保持著同步的關系,誰就有可能率先富裕起來?傊,只要發(fā)展市場經濟,就可能出現(xiàn)貧富差距擴大的問題。還有學者認為,中國稅收制度不健全,高收入群體缺乏合理的“限高”措施,而基礎階層缺乏必要的“兜底”條款,同樣是貧富差距拉大的原因。(吳忠民《中國貧富差距已經突破合理限度》《南方日報》2005年8月11日)
應該說,上述意見都有道理。在人類歷史發(fā)展的長河中,不可能齊頭并進,貧富之間的差距總是存在的。只不過在聯(lián)合國開發(fā)計劃署官員看來,中國的貧富差距不論從靜態(tài)來看還是從動態(tài)來看,都已經突破了合理的限度,對中國的穩(wěn)定已經構成了威脅。在這種情況下,為中國貧富差距存在的合理性尋找原因似乎有些不合時宜。在“效率優(yōu)先,兼顧公平”的指導思想下,中國改革的中心始終放在效率的層面,而這樣的改革路徑必然會出現(xiàn)利益失衡現(xiàn)象。中國貧富差距的拉大,不是因為選擇了市場經濟,而是選擇了“效率優(yōu)先,兼顧公平”的發(fā)展思想。在這種思想的引導下,只要能夠實現(xiàn)財富的積累,即使在過程中出現(xiàn)不公平的現(xiàn)象,也是可以容忍的。因此,隨著財富的增加,中國的稅收調節(jié)制度和中國的其他分配制度并沒有及時跟進調整,而恰恰是不合理的制度進一步放大了貧富之間的差距,造成了許許多多社會不公現(xiàn)象。
所以,不從改革思想上找原因,而只是在市場經濟運行機制上做文章,難以從根本上解決中國貧富差距擴大的問題。事實上,在許多發(fā)達的市場經濟國家,貧富差距不但沒有擴大,反而有進一步縮小的趨勢。究其原因,就在于這些國家政府將社會公正放在首位,通過強調社會公平性,制定了大量的財富分配和再分配法律制度,并且嚴格地依法辦事,防止整個社會的財富集中在少數(shù)人的手中。
在我國,隨著市場經濟運行機制的建立,確實有一部分人得風氣之先,通過承擔商業(yè)風險,獲取了巨額財富。但是,不能否認,有相當一部分富裕起來的人,并沒有承擔任何市場風險,他們只不過是將國有財產所蘊含的市場價值“發(fā)現(xiàn)”出來,并且通過改制等手段,據為己有罷了。這樣的人雖然是少數(shù),但是,他們所占有的財富卻非常巨大。從表面上看,這些人通過交易的方式,獲取了利潤?墒牵瑥谋举|上來說,他們沒有支付任何的“對價”。他們只不過是打著改革的幌子,侵吞國有資產罷了。這種帶有權錢交易色彩的財富積累過程,當然應該受到全社會的唾棄。
從中國富豪排行榜中可以看出,絕大部分中國富豪并不是通過勤勞致富或者資本經營而成為富豪,他們大多通過“發(fā)現(xiàn)”國有資產的價值,并且用低廉的價格購買國有資產,從而在一夜之間獲得巨額收益。比如,中國的土地國家所有,在實行土地使用權出讓制度之前,并不能給土地的使用者帶來任何直接收益,只是在實行土地出讓制度之后,少數(shù)人通過協(xié)議的方式獲取大片土地,或者通過國有企業(yè)的改制,變相取得國有土地使用權,然后再進行房地產開發(fā),最終成為了中國富豪。這些富豪的出現(xiàn),使得中國的市場經濟呈現(xiàn)出泡沫化的現(xiàn)象,一方面他們通過炒作土地,制造虛假繁榮;而另一方面,在他們的收入倍增之下,掩蓋了整個社會的貧困。那些沉睡千年的土地,正是在這些所謂富豪們的“發(fā)現(xiàn)”之下,成為了造成社會失衡的財富轉移工具。
所以,如果不改變發(fā)展的觀念,放棄“效率優(yōu)先,兼顧公平”的思想,不解決國有資產流失的問題,那么很難縮小中國貧富之間的差距。
責任編輯 原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