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同居風靡校園 “同居愛人”倍受學生追捧
在上海某IT公司上班的Ceclia小姐每天要做的事就是打開“愛情公寓”網,輸入密碼,進入她和“先生”Hotter在網上的“家”去和“先生”見面。他們兩人從6月27日起,就在網上過起了“同居”生活,每天定時上網互訴衷腸,上周他們在網上領了“結
婚證”,還一起“裝修了新房”。目前,他們已經成為“愛情公寓”同居天數(shù)排行榜上的第一名。Ceclia說:“有了愛的小屋,我們還打算養(yǎng)一只小狗、一只小貓甚至領養(yǎng)一個孩子!”不投緣可隨時分手
“網絡同居”,就是在某個網站上注冊,可以得到一間虛擬的套房,在兩個網友互相同意之后,就可以到某一間套房“同居”。而“同居”生活有很多內容:兩人可以一起布置他們的“同居套房”,刷油漆,買各種風格的家具裝飾房間,把兩人的照片貼在臥室里,還可以養(yǎng)各種寵物,擁有虛擬的自家草坪,需要兩人抽出時間來修剪。
“愛情公寓”里的“戀人”們每天都有固定的上網時間,互相聊聊自己的經歷、說說情話、共同商量“家”里需要添置的東西。不投緣的話,兩人隨時可以“分手”再找其他的“同居”對象。
而據(jù)了解,“網絡同居”現(xiàn)象起源于網絡游戲。游戲玩家為了增加新技能,達到一定要求后就可以“結婚”,“婚后”兩人互相幫助,共同完成任務,在網絡上享受“二人世界”,后來就有網友不為玩游戲,而為單純地享受二人世界而在網上同居。愛情公寓逾10萬人入住
像Ceclia和Hotter這樣在網上過著虛擬同居生活的年輕人并不少見。據(jù)創(chuàng)辦該網站的上海尚慶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顯示,“愛情公寓”創(chuàng)辦一個月左右,目前的入住用戶已達到10萬名左右,以20歲~25歲的女性居多,最小的16歲,其中30%來自上海。
在上海嘉定從事IT工作的“稻草豬”是在同學的推薦下到“愛情公寓”的,屬于最早入住公寓的人群之一,他和同居者“貓貓”小姐原本并不認識,“但和貓貓同居了20天以后,我竟然發(fā)現(xiàn)她就是我同學的妹妹,原來的客戶。”“稻草豬”告訴記者。
兩人現(xiàn)在擁有一個種了81朵花的花園,養(yǎng)了一只叫“拉布拉多”的寵物狗,每天相約在“房”里聊天。現(xiàn)實生活中,“稻草豬”相貌平平,戴著厚厚眼鏡,而在網絡里,卻成了挺拔的俊男,成績優(yōu)秀、見多識廣、家境富裕!暗静葚i”說,“網絡能讓自己成為現(xiàn)實中可望不可及的形象,自尊心和自信心得到極大滿足!”
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目前具備“網絡同居”平臺功能的網站已有幾十家,每家網絡社區(qū)“網絡同居”生活的人數(shù)少則幾千,多則上萬。其中“網上人家”和“第九城市”兩家網絡社區(qū)里“網絡同居”的人最多。
專家評說看似荒謬實則必然
上海市互聯(lián)網經濟咨詢中心研究部馮濤認為,“網上同居”這類情感在社會學領域被稱呼為后現(xiàn)代情感,這類情感特性是匿名表達真實情感。他認為這些看似荒謬的現(xiàn)象,都可以理解為社會的必然現(xiàn)象,這與年輕人交往面狹窄、對周圍人不信任有關。但過分依賴網絡虛擬文化,容易導致人格扭曲。虛擬情感不應是主流
上海對外貿易學院副教授章學拯認為,這種社會現(xiàn)象有利有弊,在休閑娛樂方面,確實為現(xiàn)代人提供了方便,但并不應該作為主流的情感表達方式,這也從另一個方面反映了一部分人的現(xiàn)實文化生活比較空虛,最后他還提醒網上同居人士,不要過于沉湎于這種虛擬的生活方式,應該選擇更健康的更有意義的人際交往,充實自己的文化生活。(張丹)
16歲上網同居合適嗎?
進入“愛情公寓”的年齡限制是16歲以上,即所有拿到身份證的用戶即可以用身份證號碼登記成為注冊用戶。
在“愛情公寓”網絡同居生活中,除了套房是現(xiàn)成的模板可供用戶免費選擇之外,所有的家具和一些裝飾公寓的小物件都是需要用一種叫做I幣的貨幣來購買。I幣就是類似于在網絡游戲中買武器需要使用的點卡一樣,需要網友到便利店或者商店用現(xiàn)實的貨幣來購買。在“愛情公寓”里,一個I幣等于1元人民幣。在公寓中購物,一只玩具小熊是0.5元I幣,即0.5元人民幣,一套沙發(fā)需要3.5元I幣,即3.5元人民幣。
對此,青少年問題專家、上海社會科學院楊雄教授認為,16歲~18歲是一個比較尷尬的年齡,這個年紀的青少年自控能力比較差,且沒有經濟能力,一不小心就有可能沉溺于網戀之中。雖然“網上同居”沒有不健康的內容,但楊雄仍不贊成青少年到網上交友,因為網絡不能輕易信任,圈套太多了。(張姿
張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