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中央宣傳部、中央直屬機關工委、中央國家機關工委、教育部、解放軍總政治部和中共北京市委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報告會,外交部長李肇星作關于國際形勢和當前中日關系的
報告(新華社記者
劉衛(wèi)兵 攝)
新華網北京4月19日電
(記者譚晶晶)為幫助廣大干部群眾了解國際形勢及中日關系的歷史、現狀和我國對日本的政策,正確理解、擁護中央的決策部署,中央宣傳部、中央直屬機關工委、中央國家機關工委、教育部、解放軍總政治部和中共北京市委19日下午在人民大會堂舉行報告會,外交部長李肇星作關于國際形勢和當前中日關系的報告。
李肇星說,在長達兩千年的時間中,中日兩大民族友好交往,古代中華文明推動了日本文化的形成和進步,近代中國也從日本學習了許多重要的文明發(fā)展成果。但從甲午戰(zhàn)爭到二戰(zhàn)結束,日本軍國主義在歷時半個多世紀里,野蠻侵略中國,使中華民族蒙受了深重災難。二戰(zhàn)后,日本政府抱著反省和道歉的態(tài)度,表示理解和尊重受害國的民眾感情。經過老一輩領導人和各界有識之士長期不懈努力,中日兩國于1972年實現了邦交正常化,重新確立了友好關系。30多年來,中日關系在政治、經濟、文化、教育、民間往來等各個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發(fā)展,給兩國和兩國人民帶來重要利益,也為本地區(qū)和世界的和平與發(fā)展發(fā)揮了重要促進作用。
李肇星指出,近年來日本對華政策的消極面逐步凸現,出現了一些值得重視的新動向,在包括歷史問題在內的一系列問題上采取錯誤的態(tài)度和做法,深深傷害了中國人民的民族感情,使中日關系出現復雜局面。日方的做法引起了包括中國人民在內許多亞洲國家人民的強烈不滿。
李肇星指出,日本是我國重要近鄰,彼此利益交融密不可分,兩國人民往來頻繁,交往密切,在經濟全球化的時代背景下,這一趨勢將進一步發(fā)展。友好相處、合作雙贏,是符合兩國人民根本利益的唯一正確選擇。在復雜多變的國際形勢下,繼續(xù)按照“以史為鑒、面向未來”的精神,實現中日關系健康穩(wěn)定發(fā)展,對于我確保并延長重要戰(zhàn)略機遇期,實現祖國統(tǒng)一大業(yè),穩(wěn)定周邊環(huán)境,推動區(qū)域合作,都具有重要意義。
李肇星強調,改善和發(fā)展中日關系,要正確認識歷史。日本應把正視和反省侵略歷史的承諾落實到行動上,從根本上妥善處理有關問題。臺灣問題事關中國核心利益,事關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事關十三億中國人民的民族感情。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是中日關系的政治基礎。日本應信守承諾,不做損害中國主權也使日本在國際上不得人心的事。
李肇星指出,中國人民對日本人民抱有友好感情。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新一屆領導集體全面繼承了老一代領導人確立的對日睦鄰友好政策,堅持原則、堅持友好,為改善和發(fā)展中日關系做了大量工作,多次強調中日兩國要和平共處,世代友好,互利合作,共同發(fā)展。我國正處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時期,要從全局和戰(zhàn)略的高度,充分認識妥善處理好中日關系的重要性。我們一定要相信黨和政府完全能夠從國家的根本利益出發(fā),妥善處理對日關系面臨的各種問題。我們要正確認識當今世界形勢,準確把握基本國情,堅決貫徹中央的一系列重大決策和部署,自覺維護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增強法制觀念,冷靜理智、合法有序地表達自己的情感,不參加未經批準的游行等活動,不做影響社會穩(wěn)定的事情。一定要珍惜和用好難得的歷史機遇期,既登高望遠,又腳踏實地,把愛國熱情轉化為做好本職工作和刻苦學習的實際行動,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力量。
中宣部副部長胡振民主持會議。在京黨政軍機關干部、首都各界群眾3500人參加了報告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