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拱手”到短信 春節(jié)拜年悄然變臉 據(jù)新華社北京2月7日電一近年關,中國人最忙的事兒就是拜年。 以往,除夕前人們就早已在心里核計好要去拜訪的主兒,屆時或全家、或三五同事、或只身一人去拜年。年年如此,輕車熟路,臺詞無非“吉祥如意、
恭喜發(fā)財”一類。 1991年起,郵電部開始發(fā)行“中國郵政賀卡(有獎)明信片”。印刷精美、祝詞火辣到位的賀卡既能傳情達意,又能給朋友送去份幸運,再加上價格便宜,中獎率高,于是大伙兒開始忙不迭地跑郵局,尋地址,幾十張賀卡寄出后,心里頓時了卻一檔大事。 90年代中期以后,隨著電話的迅速普及,大多數(shù)家庭開始將“打個電話拜個年”視為一種不錯的拜年方式。90年代末,網(wǎng)絡盛行及人們環(huán)保意識的增強,電子賀卡開始露頭角。網(wǎng)上的賀卡品種異常豐富,動畫、賀詞與音樂可自行隨意編配,圖文并茂,看起來新穎有趣,而且大多數(shù)賀卡站點均屬免費服務,一時間頗受歡迎。 到了新世紀,手機當?shù)溃绦畔菽暌灰怪g風行全國。坐在家中,你的手機不時閃電傳情:“祝你:百事可樂!萬事芬達!心情雪碧!天天娃哈哈!月月樂百事!年年高樂高!永遠都醒目!”。精彩的拜年段子排著隊地通過手機涌入人們眼簾,使祝福變得簡單得多,也花哨得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