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溫州中學畢業(yè)生,已在清華大學就讀大一的王超以測試第一名的成績,收到了世界前五位的頂尖大學———英國劍橋大學錄取通知書,直升劍橋本科、碩士連讀,每年還可得到約6000英鎊的獎學金(約合人民幣9萬元),全國獲此資格的僅有五人。今年九月,王超將赴劍
橋讀大一。
王超形象俊朗、活潑
開朗,笑起來露出兩個小酒窩,是個善于與人交流、思想成熟的陽光男孩。他憑什么獲得劍橋大學考官的青睞?他的成長之路有什么特別呢?記者近日分別與王超及其父母進行了對話。
與王超的對話
筆試好多題不會做
記者:劍橋大學每年只在中國直招5名高中應屆畢業(yè)生,要求非常高,你是怎么過關(guān)斬將的?
王超:劍橋的招生條件十分苛刻,報名者必須獲得保送名牌大學的資格或已經(jīng)被國內(nèi)名校錄取,高中文化課達到全優(yōu),英語成績相當于托福600分或雅思7.0分以上。
整個考試過程分為三輪:第一輪是去年9月的筆試,題目是中國出的。這一輪過后,還剩下19個人。接下來是十月底在上海英國駐滬領(lǐng)事館進行的面試和筆試,兩位劍橋大學的教授親自面試,每個人大約25分鐘,總共50分鐘。接著是一小時三十分鐘的筆試,試卷是英國教授直接從劍橋大學帶過來的,這個卷更像一個IQ測試,題量比較大,當然是全英語的。
記者:考劍橋遇到的最大困難是什么?王超:應該是第一關(guān)。數(shù)學題中50%是微積分題,這是大學或競賽的內(nèi)容,普通的高中教育是沒有的,我沒參加過專門的數(shù)學競賽輔導,所以有許多題不會做。當時,同場競技的高手都在刷刷地寫著,我卻有將近一半題不會做。還好我迅速調(diào)整心態(tài),扎扎實實地把其他題目都做好。后來,劍橋考官面試時很奇怪地問我,為何這么多題都沒做,我解釋了原因,他哈哈大笑,然后建議我在中國余下的這半年多里,盡量多地學習數(shù)學知識。
把學英語與愛好相結(jié)合
記者:劍橋考官認為你的優(yōu)勢是什么?
王超:首先是英語好,口頭表達能力強。一直以來,我都很喜歡英語,學習英語也有自己的一套方法,比如把它與自己的愛好結(jié)合起來學:我愛唱歌,就去唱英文歌曲;喜歡看電影,就去看英文電影;愛看偵探、科幻等類小說,就去看英文原版的《福爾摩斯探案集》、《哈里波特》、凡爾納的小說集……學好英語,多看、多說很要緊。我盡量找機會與外國朋友交流,訓練自己的口語。
其次,可能我的思想比較成熟。外國考官到中國選學生,特別看重考生的思想成熟度,而中國學生最缺乏的也就是這一點。面對考官,我大膽表達自己的思想,讓考官認識到我的潛力。
喜歡跟年長的人聊天
記者:看得出來,你很善于與人交流。
王超:這一點我特別感激媽媽,她一直那么溫柔、耐心地聽我說話。記得小時候從托兒所回來,我嘰嘰咕咕說的話媽媽其實聽不懂,但媽媽總是聽得津津有味的樣子,非常耐心,還不時地回應我,激發(fā)我的表達欲望。后來,我就變得越來越愛說,越來越會說。在英語學習中,因為我肯表達,也獲得了比別人更多的交流機會,有更多的成功感。
我很喜歡與年長的人交流,與不同地方、年齡、職業(yè)的人交談后,你的思想自然在不斷成熟。所以,我覺得有些同齡人放棄與長輩,尤其是與自己父母的交流,實在是一大損失。
從小給自己一個遠大目標
記者:很多人選擇大學畢業(yè)后出國,而你清華讀一年就要出國,因為什么?
王超:我很小就有上世界名牌大學的愿望,所以一直堅持學英語。我媽媽說,現(xiàn)在的孩子應該是地球人,出國留學應該是人生經(jīng)歷的一部分。剛開始受媒體影響,我想考哈佛。高二時,媽媽在報上看到一篇《劍橋大學對中國招收高中生》的文章,很感興趣。去年8月,經(jīng)溫州中學推薦,我參加了劍橋在中國直招高中應屆畢業(yè)生的選拔考試。
國內(nèi)的本科教育比較注重基礎教育,而國外的本科教育更重視知識的實用,可能更適合我。在劍橋,本科我選的是信息交流工程,我想這對我將來喜歡從事的工作應該是有幫助的。
記者:你一直都是這么自信的嗎?
王超:有的時候我挺自卑,比如語文課,別的同學能知道那么多古文知識,我像個傻子一樣坐在那兒;比如考試我總是不能拿到最高分,我已經(jīng)很習慣這種分數(shù)比最好的人總差那么一點點的沮喪心理。不過,我不會讓不良情緒持續(xù)太久,我很少花時間在郁悶、擔心下次再犯錯的焦慮上。
與王超父母的對話
章會祖欣關(guān)于早教媽媽爸爸是個有心人,很看重早期教育。王超出生前,媽媽就找來有關(guān)早教的書籍認真研讀。兒子很小的時候,就超前對他進行了語言、聲音、觸覺、色彩訓練。那時,朋友們都笑她傻,對著8個月大的孩子,反復念叨“蘋果,蘋果”,孩子大了自然會開口,純屬做無用功,F(xiàn)在,這些朋友不得不佩服媽媽的“遠見”。在腦細胞發(fā)育最關(guān)鍵的0-3歲,媽媽盡可能全方面開發(fā)兒子的智力,打好基礎。媽媽說:小時候付出的心血比較大,越大就越不費心了。
關(guān)于分數(shù)關(guān)于考分,爸爸媽媽的想法有點“另類”。小學時,有一次王超數(shù)學考了95分,老師把媽媽叫到學校,數(shù)落超超粗心大意,“明明可以考100分的,卻考了95分。”還順帶數(shù)落超超玩心重,下課了不在教室里安安靜靜地呆著(不像其他好孩子),而去玩沙、滑樓梯什么的。老師嚴肅地說著,媽媽笑嘻嘻地聽著,老師很詫異:一分之差,就是十名差距。你怎么還笑得出來!叫他爸爸來!
媽媽的想法是:95分也沒什么不好,重要的不是分數(shù),而是丟分的原因。她不希望一個男孩子從小有“分分必爭,斤斤計較”的心態(tài)。有些家長喜歡給孩子舉例子:因為算錯一個小數(shù)點,蘇聯(lián)的宇宙飛船失事了。故事是個好故事,但讓孩子太緊張了。
王超從小學到高中,碰到的都是些很好、很負責任的老師,他們都對王超要求嚴格。而做父母的,一直起著減壓器和緩沖劑的作用。媽媽擔心王超書看得太多,眼睛近視,常常會說:好了,好了,休息一下眼睛吧。超超小學畢業(yè)才1.5米,個頭矮小,所以媽媽每天晚上9點半前一定要把他“趕上床”睡覺。進入溫州外國語學校的第一次考試,媽媽做好王超考最后一名的準備,因為強手如林啊。不料,王超考了全段第一。這以后,她發(fā)現(xiàn)兒子像變了個人,話語少了,笑容少了,對周圍的事挺淡漠的,完全沉浸在自己的學習世界里。糟糕!我們可不要一個只會讀書的兒子!媽媽千方百計把他從書本里拉出來,告訴他生活中除了作業(yè),還有運動、電影、小說,少年的生活應該是多彩而快樂的。
關(guān)于成才
如果王超學習不是這么棒,他會是怎樣的人呢?媽媽肯定地說,他應該是個學有所長的人。有一次,媽媽到一個發(fā)屋理發(fā),主理是個比王超稍大的年輕人,小小年紀獨自一人從福建來到溫州,手藝很棒。媽媽回家講給王超聽,王超也挺佩服他,后來特地跑去找這個理發(fā)師理發(fā)、聊天,兩人成了朋友。
媽媽認為,令她開心的不是王超的學業(yè),而是兒子是個“讓別人感到快樂、給父母帶來安慰的孩子。”關(guān)于“學有余力”王超學有余力,父母有意識地為他選擇了課余培訓。小學四年級起,王超開始參加培訓班,被送去學作文,父母認為多寫作文,對提高表達能力有好處。數(shù)學奧林匹克被譽為“頭腦體操”,所以王超也參加了奧數(shù)。上了兩次課,媽媽翻看王超的作業(yè)本:打了兩個大叉。王超說,老師要求每天做80個題才打√,而他每天才做了20題,所以只有叉叉。爸爸媽媽覺得怎么能這樣呢,頭腦體操要做,但不能老做操啊。如果每天
得做80個題目,即使拿個全國一等獎,也不值得。身為老師的王超爸爸親自上陣,每周給兒子上一堂課,一天布置5-10個題目,隔一段時間,爸爸自制一份考卷考考他。剛開始父子相對而坐,王超爬上爬下,學得不認真。媽媽就把隔壁同齡小孩叫過來一起學,有了“比較”對象,王超就認真起來,每次提問都搶先回答。就這樣,一直堅持到初一上學期。
高一時,王超被生物、物理、化學、數(shù)學競賽輔導班選中。一家人討論后認為,一個人的時間是有限的,王超在英語上需要投入時間,同時高中生應該再多看些英文原著和哲學類書籍,理科競賽還是全部退出吧。這樣,王超把時間省下來,去“啃”柏拉圖、但丁的外文原著。拿爸爸的話說,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如果王超真的特別喜歡理科競賽,父母當然會鼓勵、支持的。但王超不是“這塊料”,拿全國一等獎很困難,而二三等獎不過在高考時有些加分,因此還不如把時間花在全面發(fā)展上。所以,即使是高考復習,王超也照樣打球、做運動,周末回家給爸爸媽媽開“個人獨唱音樂會”。在清華大學,王超體育和英語都排在最棒的A班。
關(guān)于早戀
王超人長得帥,學習好,體育棒,能說會唱,又很愛美,從初中起,就頗受女孩子的青睞。王超自己也承認有過“早戀”經(jīng)歷。媽媽第一次確切知道兒子“早戀”,是在一次整理書桌時,無意中看到他的日記本。父母比較冷靜,隨后母子、父子分別進行了嚴肅的談話。媽媽說,女孩是一朵花,只能欣賞,不能摘。外國的中學生沒有女朋友可能會被人笑,但你是個中國小孩,教育資源有限,你和女孩都要通過激烈競爭,才能獲得自身發(fā)展的機會;爸爸說,你真要早戀,做父母是無權(quán)干涉的,但我們都覺得你是個很有發(fā)展前途的孩子,過早陷入早戀可能會改變你的發(fā)展方向。你不妨出去轉(zhuǎn)轉(zhuǎn),如果回過頭來,還是覺得那個女孩好,那時再決定也不遲。
第一次早戀,以分手告終。到了高中,父母說,你有自己選擇的權(quán)力和處理這些事情的能力,我們不多說了。早戀只是王超少年五彩生活淺淺的一筆,他依然朝著既定的目標前行。關(guān)于遺憾由于媽媽的偏見:一個男孩子搖頭晃腦背古詩,形象比較迂腐,所以王超很少背古詩、識典故;也因為過分強調(diào)保護視力,王超很少看中文小說,四大古典名著等也只是看看簡寫本而已,文學素養(yǎng)有點欠缺。今年九月,王超才正式去劍橋上學,此前,他說他可能要惡補一下中國傳統(tǒng)文化了。
責任編輯:屠筱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