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英國諾丁漢大學校長楊福家教授寫的一篇文章,在部分高校校長手中流傳,并在這些中國高等教育改革的領跑者中引起震動和深思。他直率地發(fā)問,當很多貧困學生接到入學通知書,卻因付不起學費無法去報到時,我們有什么理由超大規(guī)模地擴建校園,建造豪華的“標志性”大樓?(11月16日《中國青年報》)
“
大學者,非大樓也,大師之謂也!弊x著楊教授的文章,筆者馬上想到了清華大學原校長梅貽琦先生的這句名言?墒,看看周圍,建一流大樓仿佛成了建一流大學的代名詞:復旦大學為迎百年校慶興建的標志性建筑———雙峰裙樓(雙峰各有33層)將于明年竣工,11萬平方米的建筑面積為復旦大學在1952年成為全國重點大學時全校建筑總面積的近兩倍,這無疑是世界高校中罕見的高層建筑。上海交大在閔行新校區(qū)建成后,又開始了二期工程,校園總面積也將超過5000畝。全國共有50多個大學城正在興建,其中,南京的仙林大學城,宣布投入50億,規(guī)劃面積70平方公里,相當于26個北京大學的面積。正如輿論反映的,中國高校的圈地運動如火如荼。
建一流大學必須有一流大樓嗎?目前,在學術界比較認同的世界一流大學的標準是:培養(yǎng)出國際著名的有重大影響的杰出人才;師資隊伍中有一批世界大師級學者;有一批世界領先水平的學科;科學研究領導世界潮流并產(chǎn)生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成果;為社會發(fā)展作出重大貢獻,包括對文化、經(jīng)濟的發(fā)展產(chǎn)生重大影響等。從這些條件中不難看出,建一流大學肯定不是靠建大樓。在世界大學排名的各項指標中,并沒有校園面積、建筑面積之類的項目。如排名第一的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占地不過1820畝,在劍橋、牛津,到處都是古老陳舊的建筑。要論建筑規(guī)模與豪華程度,那些世界一流大學普遍趕不上國內(nèi)一些重點大學,甚至不及很多普通高校。
大學非大樓,那為什么很多學校非得把一流大學與一流大樓等同起來?媒體曾報道這樣一件事:英國諾丁漢大學曾意外地得到了1000萬英鎊的獎金,學校決定以5萬英鎊的年薪,從世界各地引進200名優(yōu)秀人才。在接下來的幾年里,諾丁漢大學實力大增,在不少領域的排名紛紛上升。對此,一位中國大學校長感慨:“這筆錢如果到了中國高校手里,第一個用途很可能就是拿來蓋樓。”透過這個例子不難看出,把一流大學與一流大樓等同起來,與教育管理者的觀念有關。
還有體制因素。有位大學領導坦言,熱衷投資于教育,不一定懂得教育,希望投資見效,最快的途徑就是蓋房子。例如“211工程”,中央部委規(guī)定只能用于固定資產(chǎn)投資,而很多地方政府支持教育的方法也是“贈地”或低價出售土地,同時銀行對教育建設貸款也特別優(yōu)惠。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大學不蓋樓就爭取不到上級資金,不蓋樓就得不到貸款,為什么不蓋樓?
今年7月,國家審計署發(fā)布的審計清單中披露,許多高校建大樓的貸款,40%到80%靠收學雜費來還本付息。不斷攀升的高校學費,與大學熱衷建大樓也有著密切關系。對優(yōu)秀貧困生的關懷,對學生的人性化關愛,是世界一流大學所必須具備的品格,也是衡量一流大學的重要因素。沒有大愛,何來大學?當越來越多優(yōu)秀學子因交不起高額學費無法步入大學的時候,當庸俗氣、市儈氣毫無遮擋地滲透進大學的時候,那些充滿銅臭、功利、自私、慵懶的大學,不管其校園多么風景如畫,大樓多么豪華氣派,其離“世界一流”只能是越來越遠!
特約編輯:wgly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