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有一些危言聳聽。但是,仔細分析一下,還是很值得討論的。
我不知道當時的教育部門為什么做出這樣的決策,但是從最近若干年實施的情況來看,問題已經(jīng)暴露無遺。
第一,
文理分科,大大削弱了文科的水平。由于理科的高
難度,在全國所有的中學,幾乎千篇一律地是理科學不下去的人在學習文科,學習文科不是出于興趣、熱愛,而是無奈的選擇。這樣,學習文科的人本身就成為二等公民,選擇文科本身就是一個失敗者的象征。我們認為,一個不重視社會科學的國家,一個文科學生沒有地位的國家,是不可能在科學決策、人文精神方面取得真正的成就的。
第二,
文理分科,降低了民族的整體素質(zhì)。過早地文理分科,讓理科學生不再學習歷史、地理,不再閱讀經(jīng)典、文學,從而知識面狹窄,人文精神薄弱;文科學生則遠離物理、化學,不熟悉最基本的自然科學知識,科學思維與科學精神的訓練不夠。這樣,人的全面發(fā)展,人的綜合素質(zhì)的提高,就成為一句空話。其實,兒童的許多才能是在大學以后才開始表現(xiàn)出來的,如錢偉長是大學二年級才開始從文科轉(zhuǎn)向理科發(fā)展的。太早的分科,可能讓我們損失了一大批真正的自然科學家和真正的人文、社會學科的大師。
第三,
文理分科,加劇了應試教育的效果。由于文理分科,理科知識開始越來越難,考試的難度開始越來越大,因為這樣才能區(qū)分學生的學習水平。所有的理科學生都要開始學習那些他們一輩子根本派不上用場的東西
,少數(shù)學生就成為絕大多數(shù)學生陪同學習的對象。其實,我們認為中國學生理科知識的學習已經(jīng)走進了一個死胡同,有一些類似中世紀的“一個針尖上可以站立多少天使”這樣無聊的問題,真正的最基礎的最現(xiàn)實的理科知識到很少讓學生去學習,而學生們一輩子有用的歷史、地理等人文社會科學知識,卻在中學教育中間沒有什么地位。在中學,學科有高低貴賤之分,理科學生明顯比文科學生優(yōu)越得多。更為荒唐的是,文理學生在保送大學時的待遇也是完全不同的,理科學生,無論是數(shù)學、物理、化學、生物,任何奧林匹克的競賽都可以換一張大學的入門券,而文科學生再精彩,也沒有保送的資格。許多文科方面有優(yōu)異才能的學生,最后都不得不放棄了自己的心愛,選擇報考理科。
第四,
有人可能會說,如果沒有文理分科,我們的自然科學發(fā)展就會落后,落后就要挨打,你朱永新能夠負得了這個責嗎?我的回答是,美國的中小學理科知識比我們簡單得多,為什么他們的自然科學反而比我們發(fā)展得快呢?其實,我們完全可以讓那些真正有理科才華的學生通過學習選修大學暑期課程等方法,讓他們學得更多、更快、更好。
第五,
從根本上說,文理分科反映了中國教育缺少人文精神的特點,反映了中國教育沒有真正地落實科學發(fā)展觀,沒有真正地做到以人為本,堅持教育的全面、協(xié)調(diào)、可持續(xù)發(fā)展。因此,我們必須認真學習科學發(fā)展觀的內(nèi)涵,努力改變重理輕文的片面做法,讓我們的學生學得更加全面、更加輕松、更加快樂、更加主動,真正成為一個具有人文情懷的人,一個全面發(fā)展的人。
全國政協(xié)常委,蘇州市副市長,蘇州大學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朱永新
特約編輯:張慶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