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演出一般都是在劇院和體育館舉行。近幾年卻比著向大型廣場和名勝古跡進軍了。
動不動就把觀眾分成紅、黃、藍幾種顏色的方陣,然后“安放”在某個城市的廣場,四周彩旗飄飄,空中燈光環(huán)繞,晚會一開始(應(yīng)該說鏡頭剛搖過去),觀眾就莫名其妙地歡呼起來。這種“廣場化晚會”的模式,最早是由中央電視臺向外“推廣”的。直到現(xiàn)在,一些欄目仍然樂此不疲。不能說這種“群眾性運動”有什么不好,只是老來這一套,也太缺乏藝術(shù)創(chuàng)造了。
有一次,某電視節(jié)目還把頒獎晚會的儀式“搬”到了黑龍江某林區(qū),身后是植樹英雄馬永順的塑像,遠處山巒起伏,層層疊翠。應(yīng)該說這樣的創(chuàng)意不可謂不高明,對英雄來說也不失為一個最好的紀念。但“策劃”們不知考慮過沒有,那么多演員和觀眾走在山上,吃喝拉撒,來來去去的,沒準會對生態(tài)、環(huán)保留下隱患。最“氣人”的是,頒獎晚會有一個合唱節(jié)目,導(dǎo)演為保持其“方陣特色”,在熒屏上顯得好看,居然讓合唱隊員們每人手中拿一截樹枝(上有樹葉),舉過頭頂,來回揮舞著。我想,若是馬永順在天有靈的話,他是絕不會同意如此“頒獎”的。
開進名勝古跡“作秀”,能吸引眼球,自然就有不一般的商業(yè)利益了——紫禁城午門舉辦過“三高”演唱會;午門廣場上演過大型時裝秀;張藝謀也干過這樣的“大事”。幾年前,由他執(zhí)導(dǎo)的歌劇《圖蘭朵》便在太廟隆重推出過。還有人為達到“氣勢壯觀”的效果,就在長城“身上”進行飛越。
新年伊始,正是各類演出的黃金時節(jié)。希望“策劃”們多動腦子,少在名勝古跡“作秀”。
|